抚仙湖:退房还湖保护了什么“生态”

 
抚仙湖:退房还湖保护了什么“生态”
2015-07-04 06:54:36 /故事大全

在抚仙湖北岸采访时,许家村的两位村民告诉记者:“别采访了,没用的,之前央视等不也报道了吗?结果是地产商生病,老百姓吃药。”

很多人认识玉溪,是从香烟开始。但这地方,不只有香烟。它的湖泊,同样有名,比如抚仙湖。

抚仙湖是中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蓄水量相当于12个滇池,6个洱海,4.5个太湖。总之,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出自抚仙湖。

在抚仙湖上游1公里处,是星云湖。两湖之间,有一条玉带河连接起来。玉带河上,有一座石桥墩,起名界鱼石。

界鱼石得名于两湖里的两类鱼,老死不相往来:星云湖盛产大头鱼,抚仙湖盛产抗浪鱼。但星云湖里的大头鱼,只游到那个石桥墩位置,就返回了。抚仙湖里的抗浪鱼,也游到此处后,掉头了。

村民的佐证是:抚仙湖里,不可能捕到大头鱼。星云湖里,也不可能捕获到抗浪鱼。

两座湖里的两类鱼不往来,或许跟两种鱼对生态的要求不一样有关。但这种情况也给当地人敲了警钟:星云湖太脏了,不适合抗浪鱼生存。而大头鱼习惯了星云湖的脏环境后,也无法适应抚仙湖。

保护生态,成为官民的共识。抚仙湖也在通过“退房还湖”等举措,以确保抚仙湖的生态持续秀美。

但自然生态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自然生态背后的政治生态和官方的行事逻辑。

退房之后

禄充,是玉溪市澄江县龙街街道下属的一个村庄。历史上,这是出文人和官员的重地,享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二翰林”的美誉。

但现在的禄充,和全国很多农村的教育差不多。当历史辉煌的一页被迅速翻过,禄充被人广泛认知,是从一部电视剧开始。

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蹉跎岁月》在禄充拍摄。这个“靠海吃海”的老渔村风貌和抚仙湖美景,在电视屏幕上,很快征服很多人。

因面积浩大,一望无际,抚仙湖沿岸的百姓,习惯把抚仙湖叫海。电视剧热播后,潜藏在深山里的“大海”,迎来一拨拨陌生的面孔。90年代,禄充名扬万里。来看风景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保护抚仙湖也提上议事日程了。政府首先祭出的杀手锏是“退房还湖”—让靠近湖边的民房退出、搬迁,把干净空间还给抚仙湖。退房还湖的动员,是在1999年。随后,政府首先拆了民房。

当时,杨维周在禄充风景区管委会上班。今年6月5日晚,杨维周告诉《南风窗》记者,“那时,村民好惨,安置房没建好,就先拆了”。印象中,那一年下了很多雨,很多村民窝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工棚内,漏雨不断,很多人的棉被常被弄湿。

拆迁补偿也很低。泥房、砖瓦结构等房屋的补偿,每平方米是250元至450元不等。村民的安置房,是搬到风景区大门口外的山坡上,距离湖边有2至3公里。

安置房是一栋一层的平房,入住时,需要村民另外掏钱购买。村民获得微薄的拆房补偿后,还需要自己掏5万至7万元,才能入住。“15年前,找几万块钱,很不容易!”杨维周说,“村民很可怜。”

这次退房还湖,靠近湖边的130多户禄充村村民,从湖边退出,退到了风景区大门外。禄充有500多户、1700多人。至今,还有约400户村民住在风景区内。

今年6月6日,在李克丽家里。说起十多年前的搬迁经历时,她的音调变了。抬头时,发现泪水已挤满了她的眼角。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