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宝德 建筑师与士大夫(4)

 
汉宝德 建筑师与士大夫(4)
2015-06-26 08:03:51 /故事大全

重写中国建筑史

夏铸九告诉本刊,如果说汉先生还有什么心愿没有达成,那就是想写一本中国建筑史,严肃的学术写作,而不仅仅是演讲与通俗出版。

史建曾负责编辑汉宝德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简体版,他认为,汉宝德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打破了过去用西方标准去评价中国建筑和文化的框架,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举例来说,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头为主要材料?其实中国木材资源并不丰富,木构造也比砖石构造耗费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汉宝德从民族文化层面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砖石属土,是应该被踩在脚下的。中国人不能相信砖石要建造在上百尺的高空,盖在我们的头上。只有死人才归于尘土,才被掩盖在砖石之下。活人需要生气,我们的居住环境要与象征生命的木材在一起。木在五行中居东与东南,为生之象征,色青、绿,以龙为象,以雷为声。这与外国建筑的观念是相反的。外国人以全石造为最上,砖为石之次等替代品,如砖石合用,石为结构,砖为填充,木为下材,只有中下等建筑使用。”

把中国建筑史放在一个文化脉络里来观察,汉宝德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远古到汉末的神话时代,六朝到北宋的佛教时代,还有南宋到清朝的无神时代。与此相对应,是空间上的几次转折:神话空间、轮回空间和世俗空间。他认为,中国建筑自秦汉至今没有改变的精神,就是民众化的精神。而自明代以来,中国的文化已完全世俗化、大众化,是一个以迷信为寄托,以逸乐为幸福,以儿孙为传承的中国,单纯而乐生,厌恶死亡,不重来生。汉宝德基于此指出,代表民众精神的明清建筑被建筑史家严重低估了,这是很不公允的。

这一视角与中国建筑史的代表人物梁思成非常不同。夏铸九指出,梁思成和营造学社通过对中国间架结构的单体木建筑研究,将唐宋推为中国木建筑的历史高峰,认为此后就逐渐走下坡路了,这是一种简化的政治历史观,在建筑上则是西方美学标准下的结构伦理主义。汉宝德曾质疑:“中国建筑的价值所在,是不是那个‘全部木造的骨架’?如果承认是这样,那么间架与结构的价值是否一定建立在结构原则与忠实的表现之上?”他认为聚焦于斗拱和木结构的建筑史研究过于狭窄化,重提对建筑环境的重视,尤其是对园林的研究。汉宝德提出,以明清建筑的发展为起点,以民间社会的美学价值为整个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展开较广阔的幅度,跳出结构至上主义者的圈套。然后上推至唐宋,来建构一个社会史、建筑史、考古学三方面融通的框架,否则中国建筑史研究充其量只是技术史的讨论,或考古的调查,枝枝叶叶,零零星星。可惜的是,到了最后这些年,他的身体条件已经很难实现了。

主笔/贾冬婷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