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 不为红颜(2)

 
冲冠一怒 不为红颜(2)
2015-08-19 06:16:50 /故事大全

赫克托尔:帕里斯之兄,特洛伊王子,热爱和平,胸怀坦荡,是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男人的楷模。身为特洛伊统帅,亦是希腊人眼中的“无极猛士”,阿喀琉斯的死对头。

多隆:胆小如鼠,但跑得贼快,自告奋勇前往希腊军营刺探。

帕里斯就不说了,金玉其外的小混混,偶因荷尔蒙发作,招致特洛伊十年浩劫。

回到“无名小卒事略”。《伊利亚特》实在是一部很有弹性的史诗,拿掉这一段,仍气壮山河。实际上好多著名段子,譬如海伦私奔、特洛伊木马、阿喀琉斯之死,诗里都没提。在西方最早的文学评论《诗学》里,亚里士多德已经说过,荷马压根儿就没打算讲述整个特洛伊战争,而是选择了最后一年最后几个星期的故事,这既是高潮也是尾声。诗的主题已在开篇点破:阿喀琉斯之怒。希腊词μ?νιν,不是一般的怒,是“盛怒”。剧情刚开始,阿喀琉斯就退出了战场。全诗24回,前20回阿喀琉斯一直在生气。

为何发这么大火?都是因为阿伽门农虏走阿波罗祭司的爱女,被天神勒令归还,耿耿于怀,又损人不利己地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奴。抢女奴跟抢女王,并无本质区别,连海伦也不过是个幌子,女人本是名誉和地位的象征,是战利品。阿喀琉斯说了:特洛伊人又没得罪我,只因我在“漫长而平庸”与“短暂而辉煌”的两种人生之间选了后者,才帮你们打仗。可这“短暂”的意义竟被阿伽门农夺走,实乃奇耻大辱,故退出战场,以“无为”制“有为”。

这一怒,多少英雄战死沙场。荷马描绘死亡的手法不下60种,洛可可式的!这冲冠一怒,貌似为红颜,实则为名誉。然而名誉,终究也是虚幻。痛失亡友,阿喀琉斯才大彻大悟,重回战场,为“短暂而辉煌”践约。

这一怒,引来多少爱恨情仇。第三回,海伦站在特洛伊城墙上看着为她殊死奋战的希腊同乡,纵千金难买一笑。第14回,不可思议的一幕性爱:赫拉要分宙斯的心,精心打扮,勾引丈夫,云雨中,身子底下鲜花盛开。第六回,决战前赫克托尔回家探望妻儿,妻子求他远离战场,他明知特洛伊气数已尽,仍要奋战到底。但他最不能忍受的,乃是娇妻沦为希腊人的奴隶:“有人看见你伤心落泪,他就会说:‘这就是赫克托尔的妻子,驯马的特洛伊人中,他最英勇善战。’你的心中会涌上新的悲伤。”此情此景催人泪下。最终,赫克托尔与阿喀琉斯决斗,壮烈赴死。全诗在赫克托尔的盛大葬礼处戛然而止。

都是英雄好汉。《伊利亚特》歌颂荣耀、乡愁、命运,唯独不论成王败寇。

历来的英译本,都纠结在“达”、“雅”之间。成诗于晚期青铜时代的《伊利亚特》,得益于爱奥尼克语和其他希腊方言的抑扬格,酣畅、直白、朴素、崇高。译者或重语速,或重辞藻,拟古则艰涩,通俗则降格,顾此失彼。而荷马又是谁?他是目盲还是文盲?是众多无名游吟诗人之一,还是某个文学组织的法人代表,甚或只是后世文人的一念三千?好比红学家为120回本和80回本《红楼梦》争论不休,搞不清谁是脂砚斋,靠荷马吃饭的学者也惘然不辨荷马是“何”马。随着“高纯”英译本的问世,所有的争论都变得非花非雾。但我更关心的,乃是这争议湍流中的砥柱:一种直面人性本真的英雄传统。特洛伊陷落后,奥德修斯与狄俄墨得斯各奔东西,或泛舟地中海,或得道成神。可在大诗人但丁那里,他俩都下了地狱,在第八层受烈火煎熬,永世不得翻身。中世纪基督教背景下的道德审判,与上古希腊人性观之水火不容,由此可见一斑。而比起大写的希腊“黑暗时代”,今人是更文明、更仁慈了吗?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