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个人的平房幼儿园

 
【人生】一个人的平房幼儿园
2015-05-26 14:24:00 /故事大全

山里的清晨比别处来得都早,再有两天,平房小学该放寒假了。祁凤兰记挂着买课桌椅的事,她推了推丈夫刘彦清,说:“天一亮,咱就去镇上的家具厂吧,趁早订了,转过年一开学,孩子们便能用上了。”

原计划需要筹款3个月,结果短短3个星期,便筹齐了9万元,陌生网友们的热情,太出乎她的意料了。祁凤兰满心欢喜,越琢磨越出神:“老刘,你说咱这事儿算得上‘蝴蝶效应’不?”这可爱的联想把丈夫逗笑了:“可不,咱这山沟沟里的‘蝴蝶’一扑腾,全国人民都来帮咱了……”

一个老师,一所学校

夫妻俩最想感谢的,是他们口中的贵人:任悦。

2014年6月,任悦第一次走进平房小学。应“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项目之邀,解海龙、闻丹青、晋永权、任悦等知名摄影家带领各自的摄影团队,分赴全国10个省市区的乡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拍摄,记录“镜头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解海龙去了当年他拍摄希望工程摄影作品《大眼睛》的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任悦到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平房小学。

平房小学建在山里。70多公里外是围场县城,地处承德坝上地区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早已是热闹的旅游景区,云集世间繁华;而仅有百户人家的小小山村里,年深岁久,山隔梁绕,仅有一条弯曲的羊肠小路通向山外。走出大山,是这里的孩子和家长们的心愿。这所学校,便是他们全部的希望。

祁凤兰是这里唯一的老师。1986年,17岁的祁凤兰成了一名山村代课老师。1996年,结束了两年的师范学习,她来到城子乡,很快便和山洼洼里的平房小学结缘,当时这里一共有5名老师。2003年,在集中办学的要求下,平房小学除了一年级和学前班,其他年级都合并到了乡里的中心小学,平房小学实际上成了幼儿园。祁老师教得好,带的学生年年在乡里考第一,再加上她家紧挨着中心小学,平房村的人都担心祁老师会走,但没想到,她却成了最后留下的那个。

任悦和两个同伴到达平房小学时,正赶上学校翻修校舍,只剩下学前班的23个孩子在上课。

拍摄就这么开始了,任悦与祁凤兰完全同步,吃住都在学生家里,扎在了平房村。

课桌上的午睡

学校的点点滴滴,在网上以图片的形式展现,那些残破的桌椅、简陋的教具,尽显乡村的落后与残酷,而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了网友,随之而来的是2991人的评论和3650人的捐款。

有一张图让人印象尤深:天还阴着,崇山峻岭间,只有祁凤兰的身影在跋涉。每一天,在家长们用摩托车、农用三轮车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前,祁凤兰就已经从家出发了,走过一片土路,再趟过一条河,还要翻过海拔1200米的太后梁,年轻时可以一气儿爬过来,现在要歇两气儿,下雪时就更难了。村里人说每次看祁老师这么走着,心里就不落忍:“为了自己的孩子,让人家受那么大罪。”这道梁,看着没啥,却很陡,连自行车也推不上去,就靠两条腿。任悦他们跟着走了一趟,上气不接下气。

每天上课之前,总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屋子要先打扫一遍,要是在冬天,得立刻劈柴,先把炉火生起来。这里的教具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树枝棍棍用来上数学课;饼干桶、药盒子用来让孩子们了解形状;一个小木棍拴在绳子末端,对着矿泉水瓶就能“钓鱼”——这是孩子们玩不腻的游戏。教室最后面的一张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旧玩具,祁凤兰说,这些玩具是两年前城里一所小学捐给他们的,“这可是孩子们的宝贝”。

远远近近,都是凋敝的色彩。教室外边的“游乐场”,显得有些扎眼。之前,村里有个乡亲捐了2000块,让祁老师看着给孩子们买东西。祁凤兰很感动,为了花好这笔钱,在网上和商家砍了半天价,所有东西加起来花了1600元,另外400元是运费,还只能送到乡里。为了省钱,夫妻俩赶着家里的驴车把东西拉到了学校。这些大概是学校最奢侈的物件了。硬塑料的滑梯、秋千、摇马、篮球架,油漆都脱了,孩子们玩时会“咔嗒”作响,但他们依旧玩得很开心。

就读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回到家,他们往往就是一个人,学校因此成了一个能够痛快玩耍的乐园。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这里没人哭着不想上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