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明景帝。朱祁钰能够坐到皇帝宝座上,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而后他在北京保卫战中的突出表现巩固了他的地位,朱祁钰还是比较有能力的,所以群臣也就默认了他的领导,但是这些大臣的态度是暧昧和不可靠的,当朱祁钰身体健康、精力充足时,他尚可以保证对政局的控制,一旦他有所差池,立时就会掀起滔天巨浪。
蠢蠢欲动
景帝病重后,百官或忧或惧,各有计议,莫衷一是。一时间暗流涌动,谣言满天飞,传言于谦和王文等人正在谋划迎立藩王襄王的世子。当时大臣的主流意见仍然是复立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奏章送到景帝那里后,景帝传旨,十七日上朝的时候商议此事。
然而此时,一场政变正在酝酿。政变分子瞄上的人就是那个已经在南宫“监狱”中“保养”了六年之久的太上皇,如果能够让英宗抢在太子设立之前复辟,一定可以超过其他大臣,成为一等功臣,荣华富贵将应有尽有。更为重要的是,今后朝廷的政局将由他们来掌握。
参与政变的这批人成分很复杂,既有太监,又有军队将领,还有文臣,等等,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权力和富贵。他们也明白这样做的难度和危险,一旦失败,个个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是诱惑实在太大了,一旦成功,前途无量。只要有利可赚,就肯定有人会动心思的。
因私衔恨
挑头的人是石亨,石亨在当年的北京保卫战中曾经立下大功,北京保卫战前,石亨因作战不力被降职。于谦慧眼识英才,向朱祁钰推荐了石亨,命他率军扼守德胜门,石亨这才有机会在北京城下立下大功。因北京保卫战的战功,石亨晋封武清侯,出于对于谦的感激,石亨上书明景帝,请求给于谦的儿子于冕晋升官职。这既可以说是感激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变相的贿赂,以于谦的为人,他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果然,于谦上书推辞说:“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我们做臣子的不应该只顾着自己的个人私利。”这话说得义正词严,并没有什么问题。接下来的话就很成问题了:“石亨位居大将,从没听说他推荐一个隐居避世的贤者,提拔一个士卒来报效国家,却单单推荐我的儿子,这种做法不合公论。我绝不敢为自己的儿子滥行功赏!”石亨拿自己的热脸贴了于谦的冷屁股。面子倒是次要,关键是这番话将石亨的人品贬得一钱不值。石亨没想到自己一番辛苦换来了这个结果,从此和于谦结下了深仇。
石亨虽然手握军队,但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而已,如果以他为主,那么估计政变将永远停留在计划层面,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这个计划的真正领导人物是徐有贞。
徐有贞,就是北京保卫战前发表南迁言论而后被于谦等人撵了出去的徐埕。当年他意气风发地鼓吹南迁,满以为能出一把风头,没想到遭到于谦等人痛斥,成为人们的笑柄,因此怀恨在心。因为大家已经把徐理这个名字同逃跑、胆小一类的词挂上了钩,徐埕不得不改名为徐有贞。在没有整容技术的明代,徐理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另有一件事让徐理对于谦更是恨之入骨。这件事说起来只是一个误会,徐理这个人“多智数,喜功名”,这样的人会想方设法地让自己发光发热,不会让自己蒙尘的,当时朝廷官员的升迁基本上都是于谦说了算。于谦虽然是自己的仇人,徐理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于是他先从于谦的手下门客那里人手,通过他们打通关节,希望能当上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于谦倒是愿意向景帝推荐,但是这件事情在景帝那里卡了壳。景帝对徐埕印象非常不好,两句话就打破了徐埕的希望:“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埕吗?这个人很危险,使用这种人会教坏了学生的心术。”但是,徐理并不了解内情,认定是于谦从中作梗,仇恨又深了一层。
徐理才能出众,这点有目共睹。朝廷众臣曾一致推举他治理河务,徐理果然不负众望,成绩斐然。几年来,他多方钻营,努力表现,终于慢慢爬了上来,夺门之变前徐有贞已经坐上左副都御史的位子。从徐有贞的经历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不会安心于平平稳稳升迁的,一旦有机会可以投机取巧,他必然会紧紧抓住不放。
除了石亨和徐有贞外,参与密谋的还有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和左都御史杨善,张軏曾因犯法被于谦参劾,太监曹吉祥也对于谦不满。杨善当年出使瓦刺,迎回了英宗,立下这么大的一份“功劳”,朱祁钰自然对他“另眼相看”,基本上没给什么赏赐。
深夜密谋
让石亨等人下定决心政变的是景帝的病情。景帝南郊祭天的前夕,突然病发,卧床不起,更巧的是,他找来代行祭天礼的人偏偏就是石亨,石亨趁机仔细观察了景帝的气色,断定景帝将不久于人世,召见完毕,石亨急忙找到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密谋迎立太上皇朱祁镇。他们还找到太常卿许斌,拉他人伙。许斌说:“此乃不世功绩。只不过我已经老了,干不了什么了。你们可以去找徐有贞一起商议。”
经过许斌的指点,石亨连夜找到徐有贞,几个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徐有贞“正气凛然”地说道:“当年太上皇被俘,是为了国家才遭受这场灾难啊。太上皇被关在南宫七年,但是天下人并没有因此离心离德,此番我们协助太上皇复辟。这是天下人的共同心愿。只是不知太上皇是否已经得知了这个计划?”张軏回答道:“已经派人秘密告知太上皇了,只是还没有回音。”为保险起见,他们派曹吉祥入宫将他们的密谋通知皇太后,以增加胜算。
正月十六,石亨等人再次到徐有贞家里密谋,这时他们已经收到英宗的回信。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因为第二天早上景帝就要上朝宣布立谁为太子,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石亨这帮人干着急就是想不出办法。只会问徐有贞:“怎么办,下一步怎么办?”徐有贞再次利用了他的天文知识,爬上了屋顶装模作样地观察了一下天象,急急忙忙地下来说:“成事就在今晚,机不可失。”正说间,仆从进来报告,边境传来警报。徐有贞一听,笑着说:“天助我也!边境吃紧,我们正好派兵进宫,谁敢阻拦?!”计议已定,众人就迅速行动起来。石亨等人走后,徐有贞焚香祝天,与家人诀别道:“大事若成,则功在社稷,万一不成,家门将遭大祸,如果我能回来的话,那就还是活人一个,如果回不来的话,就一定是去做鬼了。”
夺门之变
摆在徐有贞、石亨等人面前的有三关。这三关是三道门:长安门、南宫门和内城门。只有通过了这三关,计划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被堵在这三道门的任何一道之外,等待他们的就将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当夜四更,徐有贞、石亨、张軏、靖远伯王骥、左都御史杨善、户部侍郎陈汝言齐集长安门外。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门,这道门的钥匙由石亨掌握,所以比较容易,但有钥匙不表示没有风险,因为没有圣旨,守城士兵很有可能会加以阻止。石亨镇定地用自己掌管的钥匙打开长安门,率领千名士兵进入皇城,守城的将士见是石亨带头,感到困惑,却没敢阻拦。第一道门就这样侥幸通过了。
队伍进城以后,徐有贞将城门反锁,接着就把钥匙扔进护城河。他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万一敌人内外夹攻。大事去矣!”石亨等武将打仗是一把好手,玩阴谋诡计如何能比得了徐有贞,只好一切都听从徐有贞的安排。一行人顺利赶到南宫,他们面临的第二道门紧闭,敲门也没有人应。这时天快亮了,隐隐约约能听到西边宫中开门的声音,徐有贞成竹在胸,命令士兵取来巨木,数十名士兵抬起巨木撞门。徐有贞又命令一些士兵翻墙而入,里应外合拆墙,很快,墙倒门开,第二关顺利通过。
听到响声,太上皇朱祁镇举着灯出来,故作镇定地问了一句:“你们要干什么?”徐有贞、石亨等人见是太上皇,慌忙下跪,齐声说道:“请陛下登位,”见到了太上皇,计划就成功了一半,徐有贞随后指挥士兵用玉辇抬起太上皇,这些士兵现在才彻底明白他们竟然参与了政变,惶恐之至,一时间浑身无力,竟抬不起来。徐有贞等人亲自动手,帮着士兵们将玉辇抬了起来,一行人匆匆向东华门赶去,
东华门是他们的第三关。前两关过得都比较顺利,来到东华门时,他们被挡住了,守门的士兵拒绝他们进入。眼看就将功亏一篑,朱祁镇急中生智,高声喊出了一句他一生中最得意的话:“我是太上皇!”毕竟是做过皇帝的人,这种威严是一般人难以抗拒的,门卫一听“太上皇”三个字,不敢加以阻拦。众人乘机簇拥着朱祁镇冲入东华门,进入奉天殿。他们遇到的抵抗是轻微的,殿上的武士挥动着金瓜来打徐有贞,朱祁镇将其喝止。此时皇帝的御座还在奉天殿的角落里,众人把它推至正中,请太上皇下辇登座,徐有贞等人身穿常服罗列参拜,口呼“万岁”。随后,石亨和徐有贞等人便去敲钟击鼓,开启诸门。
这时准备上朝的文武百官已经陆续来到皇宫,正在宫外等候皇帝传见。对于宫内传出的呼噪声,这些大臣都感到很奇怪,正猜测间,宫门大开,徐有贞从里面走出来,高声喝道:“太上皇复辟了,群臣入殿朝贺!”百官惊骇无比,面面相觑,下意识地在徐有贞的指挥下,入殿列班,参拜了朱祁镇。朱祁镇对他们好言抚慰,这些大臣才定下心来。
正卧床不起的景帝朱祁钰听到外面传来的钟鼓声,不禁大惊失色,连忙问身边的太监:“是不是于谦让人敲的钟鼓?”很快,太上皇复辟的消息就传了过来。朱祁钰说:“原来是我的哥哥干的。罢了,这样挺好。”(“兄为之甚善”)
夺门之变就这样成功了。
紧随夺门之变后的就是人事大变动和诛戮。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投机成功,各自从英宗这只神鸡身上取得了数量不等的金蛋,一步登天,成为朝中新贵。对大明帝国有再造之功的于谦和另外一些大臣则死的死,贬的贬,下场凄惨。
选自《中华传奇·大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