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真的是秦朝秦始皇时期建造的吗

 
长城真的是秦朝秦始皇时期建造的吗
2015-04-11 17:04:29 /故事大全

长城,对于中华民族、对于炎黄子孙,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一个古代的城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与黄河、长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尊严和智慧的象征;那种雄伟的魂魄早已深深注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所有中国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无形旗帜!一段段的城墙、一座座的烽火台,纵横万里、跌宕起伏,或仍坚实、或已荒疏,都实实在在地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

长城,对于世界,它是人类历史上可歌可颂、无与伦比的建筑奇迹。当我们登临长城,眺望美好河山,感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恢弘壮美的万里长城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功劳”。

很多人都认为长城是秦始皇修建的,他们在肯定长城防御敌人入侵功用的同时,也痛斥秦始皇不顾人民的利益,以致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像孟姜女那样的传说,让善良的人们在千年之后回想起来仍然心有戚戚。其实,长城早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查考古代资料,会发现早在四千六百多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时期,人们就会修筑周长一千到两千米、高八米的城池,这为几千年之后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修筑奠定了建筑基础。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较具实力和规模的诸侯国,他们在征战中已经开始使用骑兵,而骑兵的攻城能力和速度大大提高,所以,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防御他国进攻,各诸侯国纷纷在自己的边境修筑长长的防护墙,这就是早期的长城。据《左传》记载,当年楚国就是凭借长城(当时称方城)做城防,加上有汉水做护城河,才避免了当时已然称霸的齐桓公的强行攻打,可见这高高的城墙在防御骑兵的攻打上是很有威力的。

而且,秦、赵、燕三国经常受到与之毗邻的匈奴的威胁,匈奴生活落后,就以战争和掠夺作为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经常挑起事端。这三个国家于是在北方修筑了长城。所以,在秦始皇以前,秦昭王长城、赵长城和燕长城就已经存在了,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取河南,采取“可缮者治之”的政策,一方面修补和治理那些仍然可以发挥功用的旧长城,把秦、赵、燕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以更有效地防范匈奴,另一方面又扩建了新长城,使当时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里长城初具规模。

后来,两汉为了防范匈奴,北魏、东魏时为了抵抗柔然,北齐、北周、隋朝为抵抗突厥,明代为抵抗蒙古、鞑靼、瓦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入侵,都修建了不同规模的长城。特别是明朝,边患不断,他们沿袭了古代修建长城抵抗侵略的办法,从洪武初年修筑居庸关和山海关开始,到嘉靖年间已经完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七千三百余里的雄伟长城。明长城较之秦长城工程更为艰巨,气势更为恢弘。

今天我们旅游所见到的长城,绝大部分都是明代修建的,八达岭长城就是一例:它依傍山势,在建筑材料上又多采用瓦、石,较之沙土夯筑更为费工费时,在八达岭长城发现的一块明朝石碑上,记载了当年几千名戍边官兵和许许多多的民夫才修筑了一段七十多丈长的工程,可见今日的长城曾经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多少的血泪甚至生命。当我们有幸再次登临长城或目睹那些几乎已成为废墟的古城墙遗址时,相信会有一种深重的历史责任感穿透岁月之墙,让我们永远铭记人民的苦难,肩负起国家的尊严,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今日的中国自信、自强、生生不息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长城这条华夏巨龙,气势磅礴地奔腾在我们祖国的群山之巅。当我们明晓了一些关于长城的历史,会发现这几乎就是一部抗御强敌的历史,它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毁誉参半,一方面有效地防范了匈奴等民族的侵扰和掠夺,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另一方面,深重的徭役之苦又让无辜的百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出现了“道路死者以沟量”的记载。

所以,我们在无限珍惜、爱护和崇尚长城这样一个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同样充满真诚地呼唤和平,但愿今后我们所修筑的不再是以防范为目的的城墙,而是象征沟通与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桥梁。

相关阅读:孟姜女哭倒长城是真的吗 长城有多长两端在什么地方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城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