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毕业之后,朱婷成绩不佳,班主任建议她去学体育,可能会有出路。在周口市体校老师的建议下,父亲朱安亮把朱婷送到郑州的省体校学打排球,那时朱婷毫无运动基础,她的运动细胞仅仅是父亲眼里的“跑跑跳跳不好好走路”。一开始被分到普通班里,但只过了十几天,就被刘宏调进了运动班,运动班有省体育局的拨款扶持,不但学生伙食更好,每月还能拿到一些补贴,这对贫困的朱婷家非常重要。
刘宏发现朱婷的身体协调性非常好。“一般农村的孩子过来,刚开始总会有点呆呆的,朱婷没有任何体育基础,但做操时身体特别协调。”她对排球的悟性在3个月之后显现出来,和她一起开始学的孩子有些连扣球上步都没学会,朱婷早就已经打得有模有样了。一年之后的全省中学生锦标赛,朱婷成为绝对主力。“别的老师都说,你藏得太深,以前怎么没见过这个孩子?他们都以为朱婷已经打了好几年。”刘宏说。
朱婷在队里打主攻。体校里,主攻的位置是最容易出彩的。训练一个二传手需要时间,体校三年学制很难培养出来,而且初级学者技术单一,主要是靠主攻扣球得分,朱婷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她在场上有种霸气,能带着老队员打。有她在,二传传不好也没关系,只要能垫起来,她就能扣过去。很快二传就依赖上她了,困难球传给她都没问题。”
朱婷在体校学了一年多,已经没有对手可以对抗训练,刘宏不想误了这棵好苗子,几次推荐她去省队里打球,终于被詹海根勉强收下。练了5个月,朱婷改变了詹海根的看法。当时正好赶上全国青年排球联赛,河南队的主力队员发挥不太理想,詹海根就想让朱婷上去试试,“那一局她得了3分,但她在球场上的气质特别好。扣了一个好球,高兴得跳得比击球时更高,就那一下子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她。”
在河南省青年队的第二年,15岁的朱婷开始引起国家队的注意。2010年,她入选了女排国少队,第二年参加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帮助中国队获得亚军,“得分王”的特质从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时就开始显现,累计获得87分,与队内另一主攻徐若亚并列本队第一。2012年,18岁的朱婷入选了女排国青队,在亚洲青年锦标赛和瑞士女排精英赛上分别荣获MVP和最佳得分奖,扣球成功率已高达50%以上,几乎场场都能拿到全队的最高分。
2013年,朱婷毫无悬念地入选了郎平执教的女排国家队,她的悟性依然在持续地强烈爆发。
随着排球规则的不断革新,排球项目对攻防两方面能力的要求逐渐趋于平衡。二传组织进攻和进攻队员扣球都不再拘泥于固定的位置,主攻与副攻的分工也不再明显,主攻常打快攻,副攻参与强攻和后排进攻,接应二传在前后排跑动进攻也成了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随着进攻战术变得越来越立体,防守阵型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扑、鱼跃、挡球及翻滚垫球等出击型的防守动作大量出现,防守变得越来越动态和全方位,这对每一个运动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