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的品位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聚餐的品位
2014-11-14 11:12:23 /故事大全

食、色,性也。人人都爱吃,是一种天性。文人也爱吃,一点也不比别的人群逊色。而且因为肚子里有点文化,吃的花样也多。

清末民初的谭延闿,光绪进士。1912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但他是一位大文人,与于右任、吴稚晖、胡汉民并称“民国四大书法家”。北伐胜利,蒋介石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延闿让出国民政府主席的职位,做行政院院长。面对蒋介石的贪权独裁,谭延闿甘居“伴食宰相”,唯唯诺诺而已。他虽然办公敷衍了事,吃的方面则兴趣广泛,也异常考究,把南京所有有名或有特色的馆子都吃遍了。他特好鱼翅,每餐必得。国民党另一元老胡汉民请他吃饭时,明知谭之特别嗜好,故意交代厨子把鱼翅这道佳肴放到最后,还大发议论:“鱼翅不好吃,味同嚼蜡!”让谭延闿等得心痒难熬,只得向主人胡汉民央求道:“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胡汉民大笑,令人端上鱼翅。

年9月21日午间,谭延闿在吃了顿鱼翅大餐以后,为还“文债”,牺牲午休,铺开毛毡宣纸,书写条幅数通,丢笔以后又去东郊看跑马大赛。太累了,也太兴奋了,返城时连呼头疼而因脑溢血不治。享年52岁。谭逝世后,国民政府拨专款为他在中山陵侧的灵谷寺修墓,设计者别具匠心,因山就势,取其恢宏,由地及天,求顺乎自然,舍人为雕琢。笔者于多年前曾去谭墓一谒,竟因谭墓的恢宏和别具一格而流连忘返。

当年政坛高官群的吃吃喝喝,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多少,因为这些人是不会以此为雅事而留下多少文字的。中国的文人,则往往因能吃会写而留下不少雅趣之作。

年,包天笑、穆藕初、林康侯等先生同值五十周岁,在上海组织一同庚会,名曰“丙子同庚会”(因入会者都出生于光绪丙子1876年),前后入会者七十余位,每月聚餐一次。每逢“开会”,每位庚兄出餐费两元,十人一桌。

此时,上海还有“甲午同庚会”,即生于1894年者之聚,会员中有梅兰芳、吴湖帆等先生。

当年还流行书局老板或总编辑请作家、作者吃饭。1927年10月,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和开明书店执事章锡琛先后宴请鲁迅夫妇,还请了江绍原夫妇、叶圣陶、胡愈之、周建人、樊仲云、赵景深等作陪。席间赵景深还表演了单口相声。赵景深把这次文人雅聚写进了他的著作《文坛回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茅盾、郑振铎、傅东华、叶圣陶、胡愈之、夏丏尊、陈望道、王伯祥、徐调孚等十余人每周聚餐一次。那个年代还没有文联、作协之类的专门组织,文人之间聚餐不只是为了吃饭,席间更多的是交流信息,了解社会、文界的情况。聚餐会每人每次出钱一块,做东者出钱两块,每次集得大洋十二三块。按照当时的物价,可以办很不错的一桌酒席了。这样,他们便挑上海有名的餐馆一一“扫荡”过去,既了解食文化,也交流真文化。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