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只是投资者的零和游戏(3)

 
“大牛市”只是投资者的零和游戏(3)
2015-07-29 17:50:15 /故事大全

《南风窗》:提到银行监管,《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监管的内容被监管当局奉为圭臬,但你却认为流动性风险更重要。2013年年中,中国的多家股份制银行曾发生过大规模流动性危机,拆借利率飙升,但还是从市场拿不到钱,一些银行更面临流动性枯竭,最后央行“放水”才算解决了问题。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将央行称之为“央妈”。

宋逢明:《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核心是资本监管,用简单的话来说,资本监管就是看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的自有资本,可以覆盖其没有预期到的损失(预期到的损失通常用银行的减值准备抵补),而不是把储户的钱放进去填补坏账。

但近年来,在国际银行业的研究和实务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银行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流动性风险。以前,很多人将流动性的问题归结为期限错配,即银行的资金来源是短期的,而贷放出去的贷款却是长期的,那么一旦来源出问题比如发生挤兑,而长期贷款又收不回,资产无法变现,那么必然发生危机。

但不能忽略一个基本的金融原理,即长期投资的回报率在正常情况高于短期投资的回报率。换句话说,就是银行经常要“短存长贷”才能有钱赚,那么,期限错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绝对解决的。因此,期限错配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了旧概念,而问题的关键越来越取决于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能力。

这不是一家金融机构的事情,而是市场的问题。2013年的“钱荒”,银行都缺钱,都要短期融资,市场的资金就很紧,那么最后也只能靠央行注入流动性来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中国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应该是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监管,如果离开流动性监管和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就有崩溃的危险。

《南风窗》:除了存保制度推出之外,利率管制特别是存款利率上限也进一步放松。5月10日,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1.3倍调整为1.5倍。分析认为,这必然导致银行吸存成本上涨,将影响银行多年来“吃利差”的盈利逻辑。

宋逢明:这几年,银行之间的竞争其实越来越激烈,公众高估了中国银行业“吃利差”的严重程度。公众关心的背后原因是,由于利率管制,特别是存款利率管制的原因,银行从储户手中吸收存款的成本太低。吸存成本很低,就给了银行足够的利差空间,即便银行以低利率将资金贷给大客户比如大国企,那么依然有可观的利差可吃。与此同时,国企都是由国家信用或地方政府信用来背书,风险比较小。那么,银行自然没有动力贷款给信用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率管制和低息揽储“养懒”了银行。但这样一来,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和国际同业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之前,我们的团队曾做过一个中国大银行和国际同业的利差对比。我们发现,花旗、汇丰和富国等银行的净利差(NIM)实际上高于中国的四大行。这一发现使我们很吃惊,因为这和通常的社会认识相悖。研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因为外国银行的公司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它们的大企业除了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外,一般都不需要银行贷款,而是以票据和债券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因此留给银行的主要客户便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风险高,但利率也高,所以“利差”也更为可观。

今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两会”上说“银行是弱势群体”,引起大家的哄笑和批驳。我猜他实际要说的意思是,银行在大国企面前议价时是“弱势群体”,因为大家都抢大客户,竞相低价贷款,银行发言权很小,这是中国银行业一个无奈的现实缩影。

搞注册制也不能忘了分红

《南风窗》:再谈谈股市。今年的“大牛市”让很多股民赚了钱,但制度缺陷也决定了这个市场的“投资功能”必然“短期有效”。目前,新《证券法》修改草案已经出炉,股票发行注册制箭在弦上。请问,如果要给出一条最重要的建议,让A股能真正实现“投资功能”,你的建议会是什么?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