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马英九认知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一中各表”,强调“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现状和“政经分离”的两岸事务处理策略,尽力避免两岸统一进程,同时积极投身美国主导的亚太地缘政治经济集团,因此得到美国的信任和赞许。在2012年之前,中美合作因素仍然超过竞争因素,因此中美在两岸关系上保持良性互动,台湾也得到过去少有的宽松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有利的地缘经济合作空间。
不过,随着近年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新战略的启动,美国的对外战略重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计划到2020年将60%的军舰部署到亚太地区。与此同时,中国迈上了全面发展、民族复兴的新台阶,2010年中国GDP总值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因此有必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大国权益,并且构建自己的全球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2012年以来数年间就是中美两国同时在亚太地区拓展自己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两国虽然还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是各种政治经济摩擦增加了。同时,由于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日本、菲律宾等国都与中国存在领海主权争端,美国的支持使这些盟国有恃无恐,对中国形成挑衅之势,从而加剧了中美两国的战略互疑程度,两国的竞争面得到刺激并日益浮现。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政治进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周期,国民党虽然执政但是声势十分低迷,而民进党作为挑战者,气势正盛。蔡英文作为民进党推出的候选人,试图主导面向2016年的选战主轴和政策论述框架。蔡英文和民进党中生代精英都是“亲美派”,视美国为政治盟主和台湾拓展国际活动空间的大靠山。反过来,美国也乐于看到一个既听自己的话,又不至于引发两岸紧张冲突的政治人物能通过选举执掌台湾政权。这样的人物有利于美国在两岸和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最大化,有利于美国把握中国的核心利益脉门,进而主导、操纵中美竞合关系的发展。
定位两岸关系:蔡英文的模糊空间
2011年前后,中美之间的摩擦和竞争关系还没有今天这么明显。当时,蔡英文第一次以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的身份访美,受到了一些冷遇。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AIT)前处长包道格(DouglasPaal)甚至在2012年大选前指出蔡英文的“台湾共识”并不存在,她的两岸态度让美国不安心。
4年后她再以同样身份重返美国,得到美国官方比上次更高规格的热情接待,她驱车直入美国国务院和白宫国安会的场面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这反映出,台湾内部政局、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形势都发生了变化,美国人在积极拓展其可操纵的战略空间,蔡英文有可能成为美国亚太战略棋局的一颗重要棋子。如果蔡英文能够说服美国决策层她的确有办法“维持两岸现状”,那么这颗棋子将得到重用。
这次蔡英文访美就是在这一大局背景下发生的。蔡英文背负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形态包袱,加上其本人过去服膺李登辉的“两国论”,她长期以来的言行足以证明她是一个分裂主义者。不过,陈水扁被国际社会指斥为“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的教训不远,加上台湾选民日益成熟,不会再轻易为“台独”话语所惑,她不敢也不可能搬出民进党的“台独党纲”。
根据蔡英文6月3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演讲,她愿意回归台湾的所谓“宪法”,“依循普遍民意,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并表示要“珍惜并维护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
尽管台湾的“宪法”中有“法理一中”的内容,但这里仍需要警惕“台独”主张披上所谓“宪法”的外衣,当年的李登辉、陈水扁也曾信誓旦旦地效忠“宪法”,但是他们的现实政治论述和权力运作却是在推动“分裂”和“独立”,“法理一中”沦为一纸空文被视若无睹和任意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