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 老男人的“新春天”(5)

 
秦朔 老男人的“新春天”(5)
2015-11-27 13:33:51 /故事大全

人生苦短。“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可以进入商业和财经,有那么多的创新力量,那么多的新鲜想法,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会让人感觉到更多向上、向前的进步。”

自2004年后,秦朔把自己的研究重心转向了商业文明。不过,他坦承自己最擅长和最牵心的,还是政经领域。

在秦朔手下工作10年的杨小钢是《一财日报》的一名中层编辑。他回忆起2004年创刊之初的场景:“当时我们讨论报纸的定位,有人主张侧重投资和金融领域。但秦总坚持说不能只关注投资,应该有”大财经“概念,要带有政经的思维。”

从“商业改变世界”到“对时代负责”,《一财日报》报头上表明办报理念的一行小字都是在秦朔的主导下设定。“他的情怀还是很重的,他认为办一份媒体,都必须要有社会关怀。”杨小钢说。

上海滩的11年间,秦朔承认自己的思想经历了一些调整和转变。但他拒绝就自己的政治坐标进行描述,“我不会回答你这个问题的。”

在《一财日报》创刊9周年时,他曾撰写了一篇近三千字的评论。从这篇题为《重新想象中国:现代性与主体性的交融》的文章中,可以一窥他对中国复杂问题的一个基本立场与态度。

相比在《南风窗》时期,这位不惑之年的媒体精英显得有一些面目模糊。在《重新想象中国》中,他尝试作出打破“中西二分”思维框架的努力,寻找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在这个撕裂的年代,他试图寻求一种“中正之道”。有朋友替他总结为:“群众很信任,政府会支持,左派能够忍受,右派不反感。”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讨好,而且,我也真是这么想。”

在杨小钢眼中,秦朔是一个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平衡得比较好的人,“所以,无论商界、政界、在朝、在野的,都比较接受他。”在《一财日报》期间,他要求所有采编人员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一是批判要留有余地,不能为批判而批判:二是要对社会现实的复杂性有一个客观了解。”

在新媒体的使用上,秦朔承认自己“很土,很落后”。但他有一点为自己特别感到骄傲:自2010年开博以来,他写了近3700条微博,从没有删过一条。

今年6月,吴晓波的《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一文引发争论,让秦朔在几周里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就在前一天,阿里刚刚宣布投资12亿参股《一财日报》,而他的一位业内老朋友又卷入一桩引人注目的案件。

这几乎可以看作是展示“复杂中国”的一个案例,各种微妙而敏感的利益和其他因素交错、纠缠在一起。

“为什么我说‘看门狗’是高品种的?因为我认为在‘看门狗’这个功能的担当上,我远远赶不上很多人。我现在都是一种求全的、辗转腾挪的、四处争取去凝聚共识的姿态。”

秦朔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哪怕拿99.5分,都无法令自己释然。从小到大,他都是学霸,高考仅因一分之差,屈居“第二”。那以后,高考的场景和做错的题还会反反复复复出现在他的梦境里。

2004年创办《第一财经》期间,他曾多次做过一个梦–在梦里,他拼命游泳,但总是游不到对岸,离自己的目标总有“一臂之遥”。

本刊记者 徐琳玲 发自上海 编辑 郑廷鑫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