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有一个“晚期张爱玲”过早地结束(4)

 
止庵:有一个“晚期张爱玲”过早地结束(4)
2015-09-29 16:14:08 /故事大全

三联生活周刊:能否谈一下张爱玲和《亦报》的关系?

止庵:1945年张爱玲没有发表东西的地方,创作一下子进入低谷。当时只有一个杂志,叫《大家》,登过她一些东西,包括《多少恨》。但是《大家》是一个比较通俗的杂志。原来像苏青他们办的纯文学杂志没有了。张爱玲这时候的创作主要是给桑弧写剧本。那时她的最高水平是《太太万岁》。最近《太太万岁》的剧本找到了,在上海。但现在还没面世,据说要面世。

到1949年,张爱玲连电影剧本都不能写了。所以1949年以后,当时唯一发表她作品的地方,就是《亦报》。

《亦报》虽然是个小报,但是非常重要。它创刊于1949年,就是一份小报,给这个报纸写东西的包括两个最有名的人,一个是周作人,一个是张爱玲。周作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投寄10篇,每篇600多字,我看他日记有寄稿记录。还有就是张爱玲,她写过两部小说。一个是《十八春》,还有《小艾》。《亦报》上还有她两篇文章,一篇是谈周作人的,一篇是谈桑弧。《亦报》是一个小报,是个给市民看的报纸,在上海有一批作者,团结在这个小报周围。当时的市民趣味也不太低,但是整个比较通俗。张爱玲写《十八春》的时候,就有很多读者来信,《十八春》里写姐姐把妹妹骗了,很多读者当时就抗议。张爱玲在《亦报》连载的时候,周作人就在这个报纸上写随笔。他的随笔里还评论了张爱玲,谈到幽默感,说石翠芝这人没有幽默感。张爱玲也写过一篇叫《的好文章》说的是周作人的文章。但是他们俩不认识。这报纸好多作者,周作人上海的好多朋友都是这个报纸的作者。这个报纸后来到1952年就办不下去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秧歌》在张爱玲的创作史中占有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止庵:张爱玲一生创作有十四五卷书,这光是中文作品,还不算书信。数量已经不少了。挑出一些代表作的话,在一个最小的书目里面,应该有《秧歌》。如果只挑三本书,给张爱玲出一个精选集,里面有《传奇》、《秧歌》,再加一个《小团圆》。

第一点,如果没有《秧歌》,张爱玲从一九四几年到一九七几年中间就没有东西。而这是她很重要的一个创作阶段。第二点,张爱玲在这之前有一部作品,后来出版了,但是没有受到很大关注,就是《异乡记》。这个没有受到关注,因为它是个残书。《异乡记》写作时间大概在1946年。这个经历对张爱玲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张爱玲在这之前是一个城市人,没去过农村,也没接触过真正的底层生活。《秧歌》里面好多片段,是直接从《异乡记》里抄出来的。特别是杀猪。张爱玲写了《秧歌》之后,整个视野扩大了,而这个视野是从《异乡记》开始扩大的。

到现在为止,对张爱玲有好多批评,包括说张爱玲是小家碧玉,很精致,这是因为他们没看过《秧歌》。《秧歌》可以把以前对张爱玲的好多批评去掉,证明张爱玲也可以写很宏大的东西。白先勇曾经说,看了《秧歌》之后,非常遗憾,张爱玲如果留在国内,就可以写《日瓦格医生》。《秧歌》在国外评价一直很高,港台地区也是如此。《龙应台评小说》有很长一篇文章是谈《秧歌》,只不过在咱们这儿出版的时候把这篇删了。港台版的《张爱玲全集》,《秧歌》是第一卷。

《秧歌》是张爱玲自己主动写的,不是哪个人授意,她到香港之后写的这个小说。《秧歌》虽经美新处出版,但这是两码事,这本书本身的意愿是张爱玲自己。

三联生活周刊:张爱玲的作品从40年代到50年代一直到之后去香港,再去美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