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有一个“晚期张爱玲”过早地结束(6)

 
止庵:有一个“晚期张爱玲”过早地结束(6)
2015-09-29 16:14:08 /故事大全

胡兰成关于张爱玲有很多议论。我觉得他说的最对的一点,就是他把张爱玲跟鲁迅联系在一块。他说鲁迅先生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创造者。我们当年研究张爱玲不过瘾,她的东西太少,就去看苏青啊、冰心啊、丁玲、萧红等,看了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张爱玲跟这些人全都不一样。不一样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比较明显,张爱玲写的人都是个人,不是阶级的人;第二方面,张爱玲的作品里,都是没有希望。

世界上有两种作家。一种作家是说谎话、说好话的。一种是说真话。张爱玲,包括鲁迅的一部分,他们是给世界说真话。告诉你不像你想的那样,你所有的希望都得破灭,你所有的前途一片黑暗,除去死没有别的路。张爱玲就是这么一个作家。张爱玲写的东西,是无解的一个问题。这个绝望是一个人根本绕不过去的绝望。这种绝望是咱们现在作家,要么想不到,要么想到而不敢写的。张爱玲关心的是大的黑暗背景下,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张爱玲和赖雅的婚姻关系,你怎么看?有研究者曾指出,赖雅并非像有些文章里说的那么落魄失意,他在美国学界的德国戏剧研究领域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止庵:在60年代年,张爱玲去台湾,想采访张学良而没成。她在王祯和家,突然得到消息说赖雅中风了。她没有回去的路费,就到香港,给电懋写《红楼梦》剧本,想挣回美国的路费。为这事还跟宋淇发生矛盾了。由此可见,张爱玲对赖雅的情感。张爱玲身上确实有那么一面,刚才咱们讲张爱玲不好接近,但她也有“好女人”那一面。她有想好好过日子,像《小团圆》最后的写的,那个梦所展现的东西。

你看《流言》,张爱玲是一个很生活的人,跟《传奇》展现的不一样。张爱玲是有那么一面的。

三联生活周刊:张爱玲1952年为什么要离开上海?

止庵:张爱玲确实是很明白的一个人。她特别明白,她当时说她去香港是继续学习。百分之百她是一个很明智的人。就是一种敏感性。

三联生活周刊:那张爱玲当时为什么不留在香港,而去美国?

止庵:香港在当时就是“文化沙漠”。到60年代,她给电懋写剧本的时候,香港也没有一个文化人的立足之地。美新社叫她翻译,她译《老人与海》是比较愿意的,但译《爱默森选集》就说跟译口腔科的教科书一样。那不是她的方向。她这个人有自己的方向,香港不合适。她当时也想去日本找一个天地,但也不行。50年代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可以选择的余地非常小。香港当时连个《亦报》都没有。

三联生活周刊:在她作品中,好像对香港这个地方还蛮喜欢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