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与中国网球的12年(4)

 
中网与中国网球的12年(4)
2015-10-29 10:29:57 /故事大全

张奔斗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年轻球员的困难。“‘70后’、‘80后’、‘90后’有不同的文化,作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中国金花一代们,她们保持了很多传统的价值观,就是努力奋斗,报答家庭。这些特质在新一代球员中没有了,所以也束缚了他们的成长,就像NBA选秀的时候都说千万不要选家里有三个车库的孩子。”中国地方网球队的教练也很焦虑。“教练们觉得现在孩子不是那么想要了,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包括现在中国男子球员,他们每四年靠全运会打得好就可以有几百万的收入,够他吃四年。再来一个全运会,他又能吃四年,他有什么动力去拼死拼活地全世界旅行,忍受着孤独只是为了去努力打进世界前100,同时还要经常被别的国际球星狠狠地击败。”

与“小花小草”们青黄不接相反的,是如今中国青少年网球培训的发展。今年中网比赛之余,纳达尔和他的叔叔托尼也在布拉德球场参加活动,极力推广自己命名的拉法·纳达尔网球学校,特别希望从中国招收学员。而退役后的李娜和半退役的郑洁也在做着相同的事。如今身为人母的李娜还在筹备网球学校,而郑洁2011年便创办了“郑洁杯”青少年网球赛。金花们将重心放到了曝光率并不高的本土青少年网球培训幕后工作。

“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年轻的选手。”郑洁觉得她们这代球员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生涯经历很特别,“很少有中国球员能够又在体制内,又能够完全走职业化,所以我们知道哪种模式在哪个年龄段、哪个层次更适合。如果我去做,李娜去做,晏紫也去做的话,我相信大家能够看到成效。但是不会很快,因为竞技体育不像市场经济,你还是得靠一场一场打,一分一分赢,所以我想要见到成效最快应该也要5到10年吧。”

没有了本土球星,中国网球同样面临着球迷们的成长。“中国网球更需要真正打网球懂网球的人,也需要一些只是单纯喜欢球星的网球迷拿起球拍。业余网球的推广将帮助中国网球球迷成长,成为一名真球迷。”张奔斗如是说。

而对没有了本土球星的中网来说,张军慧认为接下来的几年也将是“去明星化”的转型期。“今年就有很多球迷,拿着钻石球场VIP包厢的票,却不去看中心球场,觉得一边倒的比赛没意思,他们去外场看世界排名前50的球员对阵前70的球员,他们看得也很开心。”而外场的女双比赛则被很多人关注,“因为女双与平时大家打的比赛更接近,业余打网球的人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此外中网的商业模式仍然略显单一,总收入近70%来自赞助商,少数的版权收入主要来自新媒体,收入不到15%。而世界四大满贯网球赛的收入更为多元化,来自赞助的收入不过占总收入的40%左右。张军慧因此也提出应将赛事办成以网球为核心的新型商业娱乐服务业态,希望中网更像休闲、消费的场所,一个节日,而不仅仅是一个比赛。“球迷们看球、购物、吃喝玩乐,有更多的理由驻足停留。就像一台好戏,你有了好演员,这台戏会很精彩。有了精耕细作的舞台、环境,会为本已精彩的演出锦上添花。”(本文图片由中网提供)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同学次仁
下一篇:安化寻茶记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