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的自我(3)

 
我们这一代的自我(3)
2015-10-29 10:06:42 /故事大全

所以,当今这个时代,如果仅仅说第一人称是惹人厌或太“自我”,是一种过时的说法了。反而是那种思考自我不彻底、剖开自己不彻底或遮遮掩掩的剖白、只呈现自己好的一面而拼命掩饰自己弱点的作品,才是真正为观众所讨厌的。《艾米·舒默的内心世界》、《米兰达》、《我为喜剧狂》、《魔力麦克》等一些作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主角敢于展示自己最脆弱、不美,甚至丑恶的一面,真诚至此,“自我”也就被接受了。

弗洛伊德曾将精神的三大部分分为自我、本我、超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是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由此可知,“自我”是人性构成所必不可缺的部分,没有“自我”就没有完整的人格。

同样的“自我”题材还展现在其他领域。在《大江健三郎讲述作家自我》这本书中,这个诺奖获得者叙述了几乎对他文学启发的所有事物、事件、景色。童年、森林中的故乡、亲人、森林中的精灵、小学、中学和大学……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的个人经历对他文字所产生的影响。

有人生来成为作家,有人则始终浮不出水面。

张国荣有首歌叫作《我》。阐述了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并接受、喜欢这样的“自己”的过程。“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他说。这个一代传奇明星,最终以一种不平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惋惜虽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还是多多少少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在美国年轻女性群体中很受欢迎的《衰姐们》同样也自传色彩较浓。这部电视剧凸显了年轻一代对于自身思考更多并乐于分享给这个世界的特点。有很多人说《衰姐们》是年轻版《欲望都市》,但其实《衰姐们》的修饰感没有那么强——从主创兼主演的莉娜·杜汉姆不是传统美女就可以大概看出来。生而美貌,当然幸运,但也不证明此生不美的人,不可以创造自己的辉煌。虽然说《衰姐们》还是有不可避免的商业痕迹,但是能在全国电视中这样最大限度地保留“自我”,也属比较难得了。

我们这一代的自私,有时是难以避免。因为世界已经越来越处于一个高速自我的时代,或是说,有时不够“自我”就无法生存。人口众多,机会稀少,而每个年轻人的胸中都有喷薄的欲望。但这也并不说明自私变成一件可以被允许的事,当我们“自我”的时候,更不应该忘了“自省”。

也只是在不太远的从前,文学还只是作为一种作家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可得世界的幻想型勾勒,而今天,日益聪明的创作者从自我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同样推出一部部杰作。正如畅销书作家丹·布朗在《天使与魔鬼》中所说:“在这个高速发展而失去控制的世界,不完美但却率直的灵魂因渴望寻求同情之声而产生一种手足之情。”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