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苏博的仇十洲(2)

 
重返苏博的仇十洲(2)
2015-12-25 13:40:42 /故事大全

“我们的明四家藏品本来非常有限,主要来自何澄、庞元济、过云楼顾家等后人的捐赠。由于战乱,苏州大藏家如吴湖帆等都移居上海,解放后,他们的部分藏品进入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明四家”系列展项目负责人谢晓婷向我解释其中的缘由。

关于仇英的人生轨迹,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称“其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清代吴升的《大观录》卷二十述:“仇英天资秀异,初学画即见器于文太史父子,为之延誉。槜李项子京收藏甲天下,馆饩十余年,历代名迹资其浸灌,遂与沈、唐、文称四大家。”

上面短短的几行字,几乎就是仇英一生的传记了:起初在苏州阊门的漆作坊当彩绘漆工谋生,因为出色的画艺受到文徵明父子的器重,被周臣收为徒弟。后来,他有机会客居嘉兴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家中,临摹项家丰富的藏品,遍观前代名家名迹,画艺精进,成为明代技艺超群的大画家。

项元汴在嘉兴经营当铺,他的书斋“天籁阁”中收藏了大量的名画与名帖,仇英在那里寄住的时间最久。根据《无声诗史》记载,仇英临摹了所有他能找得到的唐宋作品,并且将它们做成“稿本”,再运用到他的绘画成品中。这一次,苏州博物馆特意把三间展厅分别命名为琴书堂、天籁阁和玄赏斋,除了天籁阁之外,琴书堂是清初收藏家耿昭忠的书斋名,而玄赏斋是董其昌的书斋名。

“琴书堂”展厅的中间位置,醒目地高挂着上海博物馆藏的绢本设色《剑阁图》,大概3米长、1米宽。李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是蜀道上最雄险之处。图中险峰如剑刺天,远处是皑皑的雪崖雪峰,近处山峦辉映。近景道上一群旅人下马暂歇,上方一队人马正愈行愈远。整幅画给人壮美、雄奇、激越之感,是仇英难得的巨制。

《剑阁图》作为唐以后著名的山水行旅题材,据说从唐王维、宋郭熙、元王蒙到明沈周等都画过这一题材。仇英的这幅《剑阁图》流传有序,曾经被康熙第十三子胤祥、道光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收藏,后来流入琉璃厂。1953年12月,由鉴藏家丁惠康转让给上海博物馆。

青绿山水

“明四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都是诗、书、画兼长的人物,画上通常都有题诗或跋语。仇英因少年时代没有受过诗书礼仪陶养,画后多为“穷款”,只落个款、盖个图章。就像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评论:“仇实父以不能文,在三公间少逊一筹。然天赋不凡,六法深诣,用意之作,实可夺伯驹、龙眠之席。”

仇英能跻身于“明四家”,应该与文徵明一开始对他的“极相推服”以及祝允明、唐寅等人的欣赏密切相关。文徵明认为仇的画“精细工雅,深得松年、千里二公神髓,诚当代绝技也”。他比仇英年长30岁,两人亦师亦友,有不少书画合作传世,比如正德十五年(1520)合作的《摹李公麟莲社图》。仇英的《子虚上林图》上,有文徵明小楷书写《子虚》、《上林》两赋。

这次特展上,也能频繁见到文氏父子的墨迹:上海博物馆藏的《倪瓒像》拖尾有文徵明的手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职贡图》上有文徵明的题跋。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的《赵孟頫写经换茶图》上是文徵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小楷《心经》,另有文彭、文嘉等人的题跋,为仇英的画作增添了文人雅韵。

事实上,最早提出“吴门画派”这一称谓的是晚明董其昌,他把沈周视为肇始人,并阐述了其中的渊源关系。以山水画为例,明初山水画家大都继承南宋院体画的传统,得其青绿工整者发展为“院派”,接其水墨苍劲者发展为“浙派”,院派设色艳丽,浙派墨色浓重。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