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苏博的仇十洲(4)

 
重返苏博的仇十洲(4)
2015-12-25 13:40:42 /故事大全

吴门画派的产生和发展是在明朝集权、残酷的政治环境下,锦衣卫、东厂、西厂曾经并存的时代,同时,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让苏州、杭州等逐渐成为太湖流域米粮、蚕丝和棉纱等品集散地。

明代时期的苏州,农业物产丰富,商业贸易繁荣,富商官宦在那里建宅修园、鉴赏书画,书画作品已经纳入了商品流通的范畴。如唐寅诗云“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吴门书画家已经能够靠鬻卖书画而生活。

当时的苏州桃花坞是手工业作坊云集之地,唐寅住的吴趋坊、文徵明住的曹家巷以及祝允明住的三茅观巷,都离桃花坞不远。仇英的故居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从他的“桃花坞里人家”印章,可以推断他也是在那里安家。

明代中期,苏州府城不足20平方公里,其中有80多处园林,拙政园、东庄、求志园、南溪草堂等都是当时的名园。庭园是苏州画家最好的作画题材,它介于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是画中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双重呈现。沈周画过《东庄图册》,文徵明曾为王献臣别墅拙政园作《拙政园图册》,仇英也为拙政园画了《园居图》。仇英还有两件描写历史名园人物的大幅落款杰作,洛阳近郊的《金谷园图》和长安的《桃李园》,现藏于日本京都佛寺知恩院。

虽然不见这些名园,在“十洲高会”上能够目睹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的《司马光独乐园图》,也是极难得的机会。“独乐园”是司马光熙宁六年(1073)隐退之后,在洛阳尊贤坊北国子监侧故营地买田20亩修造的园子。依据司马光《独乐园记》中的记述,《独乐园》图上依次出现了弄水轩、读书堂、钓鱼庵、种竹轩、采药圃、见山堂、浇花亭等田园景致,恰如苏轼的吟诗:“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摹清明上河图》卷被置于玄赏斋中,长387厘米、宽30厘米的绢本,卷末署款“仇英实父制”。如今传世的《清明上河图》有几十种版本,这幅《清明上河图》是否确实出自仇英之手,还是一个存疑的问题。不过,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把这件辽宁博物馆的藏本视为“传世仇英同题诸本中艺术水准最精良的一本,一幅旧曲谱新词的明代社会风俗画”。

成化年间,苏州已经是“列巷通衢,华区锦集,坊市旗列,桥梁栉比”的繁荣城市了,明人王锜在吴县志《寓圃杂记》中写道:“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歌,与市声相杂。凡上供锦衣文贝、花果珍馐,奇异之物,岁有所益。若刻丝髹漆之属,其艺废久,今皆精妙。人性愈巧而物产愈多,至于人才辈出,尤为冠绝。”

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上,北宋的繁华汴京被改为明代的苏州景况。长卷沿运河从苏州城郊的风景入画,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区,直至西部城郊,以田园牧歌景象开篇,以金明池宫阙和龙舟画舫收尾,细致地呈现了如《寓圃杂记》记述的繁盛景象。

画中总共出现了2000多个人物,从每个人的动作、神态、服饰、道具等可以读出他的身份。帮人占卜的、演布偶戏的、耍猴的、磨菜刀的,表演“耍钹”的艺人、农活之后的社戏、送嫁妆的列队……鳞次栉比的沿街商铺中,有“重金雅扇”的扇子铺、书坊、瓷器店、描金漆器店、精裱诗画店、纸巾手帕店、专制内伤杂症的药店、鞋店、南货店、茶食店、花店、香铺等等。书写着“青楼”的小楼窗户中,有三位女子临窗而坐,分别在弹琵琶、吹洞箫、打拍板,青楼对面就是一家卖春药的店铺。

这幅仇英款《清明上河图》同样流传有序,明朝末年在嘉兴项元汴家,清乾隆时入内府,之后在乾隆、嘉庆、宣统内府传承收藏。上世纪20年代,末代皇帝溥仪把它带到东北后流落民间。1950年,在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里,“国眼”杨仁恺先生发现它和张择端的原本放在一起。

主笔 钟和晏 图片提供 苏州博物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