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和珅得宠,官至丞相。其实他以前只是个抬御轿的小卒。那么他是怎么发迹的呢?其中有些稀奇古怪的机缘,说出来有点令人不信。
一天,乾隆要出行,于是仪卫们拿起仪仗排起队,准备开驾,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黄伞盖!乾隆大为震怒:“你们这些奴才,怎么连吃饭的家什也丢了!此是哪个的过错?”
他这一问,吓得那些銮仪队的官员们一个个战战兢兢,面面相觑。他们平时都是拿着奉禄不干事的,此时连声也不敢吭一下。乾隆的脸色更不好看了:“到底是谁的过错?”他又厉声问了句。可还是没人应答。
正在这时,忽听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典守者不得推卸责任!”乾隆转头一看,却是个抬御轿的。这奴才的胆子可不小!乾隆边想边上下打量他。只见他仪容俊雅,举止从容。乾隆不觉暗暗称奇,就对他说:“你过来!”和珅走到他面前,双膝一屈跪下,呼了三声:“万岁,万岁,万万岁!”
“抬起头来!”乾隆命令道。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皇上。乾隆仔细端详他,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他像谁呢?乾隆苦苦思想,突然一桩往事涌上心头——他是燕儿?对,是燕儿!
那是二十五年前,乾隆还是皇四子时,跟着母后到圆明园游玩。偶见一位小宫女在清澈的溪水边梳理头发,一头青丝又亮又长,十分可爱。他想跟她开个玩笑,便蹑手蹑脚上前,用手一下蒙住她双眼!燕儿以为是女伴逗她玩,嘴里骂了句“死妮子!”说着用手里的木梳往后打去。
也巧,正击在皇四子脸上!听得“啊呀!”一声,燕儿回头一看是皇太子,吓得忙跪下,“奴婢该死,奴婢该死!”“不碍事,不碍事!”他安慰她道。“皇儿!皇儿!”听得母后呼唤他忙忙地跑了。
“你脸上怎么了?”原来他脸上被木梳打了有点红,忙掩饰道:“母后,没什么,是我自己不小心······”跟随他的太监讨好地把刚才的事说了。“来啊,马上将燕儿处死!”乾隆一听怕了,忙跪下哀求:“母后,这不关燕儿的事,是皇儿······”“传出去成何体统?马上将燕儿处死!”
可怜燕儿就这样莫名其妙丢了命。为这事乾隆一直心存内疚,觉得对不起燕儿。“你今年几岁了?”他问。“奴才今年二十又五。”燕儿正好死了二十五年!这下乾隆更相信他是燕儿转世,便不让他再抬轿子了,让他当一名銮仪队的官员。
这样和珅接触皇上的机会多了,加上他脑袋瓜子聪明灵活,善于察言观色,
揣摸乾隆心思,故讨得乾隆欢心,只十几年功夫便升到文华殿大学士,成了掌管朝廷军政大权的丞相。
这一次他镇压农民起义有功,乾隆特施给他红宝石顶带一颗,惊动了满朝文武!大家齐来相府,向和珅道贺。和珅好不得意,大摆宴席欢庆一番。席上他命侍从捧出朝冠,只见朝冠顶上缀着一颗大红宝石,光彩熠熠。百官们为拍他马屁,纷纷赞扬。
“皇上御赐相国宝石顶戴,真乃旷世隆恩!”“可见中堂功勋威望,才配得上这颗宝石顶戴!”“······”和珅听了这些颂扬之声,乐得眯着醉眼,笑裂了嘴,
一副得意洋洋踌躇满志的神态。
正在这时,忽听门上有人高喊:“圣旨下!”官员们听见忙忙地站起身,悄悄议论。“定然皇上又有什么恩施给中堂了。”“那还用说,皇上和中堂是儿女亲家嘛。”和珅心里也一喜,想莫不是皇上又有什么新的恩典?便急急走到厅上跪下接旨。只见那位传旨太监站在香案前,衣冠华丽,神态庄严。
“查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督办兰州军务,总兵图钦保阵亡,和珅隐瞒不报,于边事不利;且闻有侵冒军饷之事。兹念前功不予追究,着追还前赐宝石顶戴,以示薄儆。钦此!”
和珅一听不啻是五雷击顶!满怀的喜悦一下融入冰水,冷彻全身,体软似棉,抖索索摘下头上宝石顶,双手呈给传旨太监。谢恩之后,他颓然倒地不省人事。那太监却不管,径自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里面的官员们都竖着耳朵听,一个个面面相觑,知传旨太监走了,忙走到厅堂,见和珅倒在地上,忙围上去扶他起来,七嘴八舌地呼唤:“中堂大人,中堂大人!”“和相国,和相国!”和珅家人听得忙扶他到床上躺下,派人去请医生。官员们见此情景,都一个个脚底抹油溜了。
和中堂终于长长吁口气醒了过来。他自得宠以来何曾受过如此羞辱?害他在百官面前脸面丢尽。皇上反复无常,若知他这些年贪脏无数,岂不要了他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