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军:电影大片背后的铸剑师

 
胡小军:电影大片背后的铸剑师
2017-05-23 08:58:29 /故事大全

艾江涛+黄宇

“锻打到后面,乌兹钢锭被完全锻打融合后,就越打越有韧性了,就像一匹原始的汗血宝马没有被人驯化过,异常的刚烈,可是你一旦驯服了它,它就会显现出巨大的魅力,不愧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制造刀剑的材料。”

亮剑《赤壁》

胡小军的刀剑厂,位于浙江龙泉城西南4公里外的河村。龙泉宝剑闻名于“江湖”,在依山而建的老屋基础上,胡小军不断扩建着这个目前有20多位师傅的刀剑厂。一间间作坊式的房间,按照铸剑的工艺流程依次排布开来。在一片蒙蒙细雨中,穿上一身工装的胡小军,在火花四射中开始锻打一把刀胚。他告诉我们,一把刀剑需要折叠锻打3万多次,锻打的温度区间,来自对不同材质的反复试验。师傅们需要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断温度:暗红、紫红、通红、发白,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温度。

与一般刀剑厂不同,胡小军的店铺挂牌为“剑村刀剑研究院”,进门两边橱窗陈列着各种铸剑原料,二楼陈列着胡小军10多年来打造的刀剑,还有他从四处搜罗而来的古代刀剑实物,给人一种刀剑博物馆的感觉。

“横的这把刀,原型在日本正仓院,唐代时由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日本,名叫‘钿装唐样大刀。唐代的刀剑,不管是剑刃还是刀身,都是直的,区别在于一个双刃,一个单刃。”胡小军对这里每把刀剑的历史与工艺,无不谙熟于胸。这种熟悉,建立在多年来对刀剑实物与资料的搜寻整理之上。与单纯的学术研究不同,胡小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复原传统铸造技艺。反过来说,只有掌握这些技艺,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把符合历史真实细节的影视刀剑。

胡小军与影视道具的结缘,源于10年前。2006年12月的一天,29岁的铸剑师胡小军,接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订单——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剧组,在龙泉市考察了两次后,决定将5把主角用剑交由他铸造。当时的胡小军,在铸剑大师云集的龙泉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晚辈,也并无电影道具刀剑的铸造经验。接到订单,令他最兴奋的是,可以为剧中拟演周瑜的周润发亲自打剑。“当时连设计图片也没有,只听说由周润发主演周瑜,我们从小看他的《上海滩》长大,觉得能给他打剑,太爽了!”

剧组选择胡小军的理由是,经过反复比对,发现他铸造的刀剑与众不同,更加符合剧中的要求。谈及这段往事,胡小军心里清楚,虽然从小在龙泉长大,但自己的铸剑工艺,却是在大连学成,与本地的传统手艺自然不同。

史料记载,今天的龙泉,相传正是春秋末年铸剑大师欧冶子的铸剑之地。作为铸剑胜地,龙泉历来剑风炽盛,一直到今天,家家户户都挂着宝剑,结婚、搬家还有送剑的风俗。然而,由于地处群山环抱的封闭环境,龙泉的铸剑传统虽然延续不断,但随着冷兵器时代的消逝,好东西外流,经济与交流的匮乏,当地许多传统铸剑技术却在近代相继失传。

从小以龙泉宝剑自傲的胡小军,是大学毕业后在大连看到那些老师傅所用的源自中国,从日本、台湾地区回流的铸剑工艺时,才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1998年,电子专业毕业的胡小军,被分配到大连一家企业做售后,利用工作之余,他帮做剑的叔叔销售刀剑。卖剑过程中,有人请他找高端刀剑用以送人或收藏。胡小军在龙泉找来找去,发现当时家乡刀剑厂家虽多,但大多铸剑厂只生产一两款售价几十元的武术用剑,没有办法,他开始萌生了自己铸剑的念头。1999年左右,照古剑样式,胡小军用比普通寶剑更厚的铜板做剑装,花一个多月时间打造了一把,结果竟然卖了1000多元。试制成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随后遇到的一批大连古法铸剑的师傅,更让他意识到,铸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的知识太多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经济交流频繁,台湾美术刀剑保存协会秘书长陈朝波正是在那时来到大连,与大连刀剪厂合作修复与制作古旧刀剑。当地工艺品厂、刀剪厂的老师傅们本身手艺基础深厚,再加上陈朝波先生从日本、台湾地区引入的百炼钢、覆土烧刃、金属雕刻等传统铸剑工艺,当时用古法打造的一把剑在台湾便可以卖到40多万元。胡小军慢慢和这些老师傅们熟悉后,便跟随他们学习铸剑技艺。8年下来,胡小军已经熟练掌握这些古法铸剑技艺。学习电子出身的他,很早便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私人定制的业务模式。

接到《赤壁》剧组订单时,胡小军刚回龙泉几个月,刀剑厂的员工不过身边四五个亲戚朋友。首次铸造电影刀剑,胡小军最初还处在一种稀里糊涂的兴奋之中。拿到图纸,他才傻眼了,除了剑身要求的汉代百炼钢工艺,剑鞘要求用大漆、装具要用金镶玉工艺。大漆、玉器加工在龙泉根本做不了。幸好,当年在大连认识的老师傅帮他解决了雕玉的难题,后来他又在福州找到做脱胎漆器的老厂。由于不了解电影道具,胡小军最初做的都是开刃刀剑,拿去拍戏,还把演员的手割伤了。

然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从锻打、粗胚、热处理、研磨,到做鞘、装具、雕刻、组装、精研等一整套工序下来,一把手工刀剑的制作周期在8个月左右,剧组只给了胡小军3个月时间。为赶工期,全厂五六个人加班加点,拿到图纸后,按剑胚、玉器、金属分开做形。即使这样,依然无法如期完工,好在剧组由于主演周瑜的演员临时换为梁朝伟,拉出一个月档期,总算赶上开拍。

收到刀剑后,吴宇森非常满意,还特地打来电话致谢。让胡小军更激动的是,电影放映时,他才发现片头竟有长达两分钟的对周瑜剑的特写展示,片中打斗的特写镜头更多。第一次,自己铸造的宝剑为如此多的人认识,尽管他那时的名气还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圈内人。

《赤壁》之后,胡小军接到的影视刀剑道具订单越来越多,从《小夜刀》《王的盛宴》《画皮》《太极》到《孔子》《大闹天宫》《道士下山》等电影,这个单子还可以拉得更长。成为吴宇森御用铸剑师的胡小军,逐渐在影视剧刀剑道具领域声名鹊起,更重要的是,这也让他在刀剑铸造的传统与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

如果说最初的影视刀剑制作,更多以实用刀剑为标准,胡小军还处在稀里糊涂的尝试阶段,后来在经过多部大片的历练后,他逐渐弄清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影视刀剑,一定是在传承基础上,针对影视环境有所改变。电影观众的角度与正常把玩刀剑的角度不同,屏幕距离观众较远,为了追求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影视刀剑必然会有所夸张,做得更大更宽,图案纹饰也更为精细。”

复原传统

走在龙泉的街头,一家家刀剑铺门口挂着的牌匾与旗幡,仿佛让人置身于武侠江湖中一个古意盎然的小镇。在龙泉,像胡小军的剑村刀剑、沈广隆剑铺、陈阿金剑铺等一些稍大规模的剑厂,多属于前店后厂模式,此外,还有更多专门制作剑鞘、配饰、磨具、包装的配套小厂。

追溯历史,我国从春秋末期开始,铁剑铸造技术出现,现存的实物多为短剑或残片。战国时技术开始成熟,剑身加长。汉代铁剑继承了青铜剑的造型,护手简单,形制较宽,带有瓦楞与血槽,剑身的三条脊线共组成8个面。汉代铁剑的铸造技艺达至高峰,百炼钢、覆土烧刃的热处理技术全部成熟。唐代刀剑依然沿用汉代技术。宋代采用夹钢新工艺后,刀剑品质遂开始下降。明、清刀剑也很软,除了刃口有一点硬度,刀身都是铁。明末,为抗击倭寇,明政府曾向日本订购一大批日本做的中国刀,仿佛历史的轮回,汉唐工艺经由日本回流中国,一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刀剑铸造。

百炼钢,简单而言,就是一种反复折叠锻打的钢铁提纯工艺。古人由于缺乏炼钢设备,炼制的海绵铁杂质多、结构松散、含碳量分布不均,必须经过反复折叠锻打,才能用于铸剑。近代以来,随着洋钢的出现,刀剑也不再是以性能为先的战场武器,百炼钢工艺逐渐失传。然而,除了百炼钢本身具有的流水、木纹等绚丽花纹,就对抗性等性能而言,“复合工艺明显优于单钢性能,折叠锻打之后的密度更大,复合结构可以做到刚柔并济,刃口硬,中间软,对抗中不易折断或弯曲,而且具有吸震效果,保护手腕虎口”。在胡小军看来,这也是古法刀剑优于现代刀剑的原因所在。

如果说包钢工艺是从材料上做到刚柔并济,那么覆土烧刃,则从热处理的角度,让刀剑刚柔并济的效果更好。所谓覆土烧刃,是在剑体覆上不同配方的黏土,通过覆土厚度的不同,控制淬火时剑体不同部位的散热速度。一般剑体部分覆土厚一些,散热慢,硬度软;刃口部分覆土薄一些,散热快,硬度大。由于覆土要放置好几天阴干之后才能入火,制作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大面积推广,在冷兵器时代,这显然需要雄厚国力的支撑,宋以后这项工艺的逐渐失传,或许与此不无关系。

着迷于不同的材料与工艺,胡小军喜欢到处搜集刀剑实物与资料。一次,他在广西一个古玩市场花1万元买回一把黑乎乎的古剑胚。为了研究古剑条,研磨进去,却和纯钢一样,没有发现熟悉的百炼钢纹理,胡小军的第一反应是被人骗了,买了把现代做旧的剑胚。后来继续研磨,酸洗表面,剑体开始显现密密麻麻牛毛状的纹理,这时他不禁一阵狂喜,依据经验判断,很可能正是传说中的镔铁刀!胡小军随后请教了许多专家,形制判断的结果竟为南北朝时期的镔铁刀,为国内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同类实物。

镔铁(乌兹钢),原产波斯(今伊朗)、罽宾(今克什米尔)、印度等地,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作为一种低温凝结的坩埚钢,由于前期做了很多提炼工作,不需要折叠锻打,用其铸造的刀剑极其锋利,正如《水浒传》中杨志所卖的镔铁雪花刀,可以吹毛断发。在古代,镔铁代表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材料,胡小军称其为冷兵器中的“核武器”。

有了镔铁刀的实物,胡小军又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终于从国外古刀剑藏家那里买到不少古代乌兹钢锭,试图恢复乌兹钢锻打技艺这一世界难题。由于乌兹钢的含碳量非常高,温度一高极易熔化,锻打用力也容易出现裂纹,经过反复试验,胡小军选用松木木炭,在钢锭表面用黏土包裹后再入火焖烤,用油淬火等方法,终于在3个月后成功打造出一把刃长20厘米的小刀和一把刃长53厘米的剑胚。在技术总结文章《不灭的炭火》中,胡小军试验成功的激动溢于言表:“锻打到后面,乌兹钢锭被完全锻打融合后,就越打越有韧性了,就像一匹原始的汗血宝马没有被人驯化过,异常的刚烈,可是你一旦驯服了它,它就会显现出巨大的魅力,不愧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制造刀剑的材料。”

逼出来的创新

“我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不愿做一成不变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是骨子里的性格特点,决定了胡小军不断尝试古代工艺的恢复。另一方面,求新求变的电影刀剑道具订单,也逼迫他不断探索新的工艺。

2012年,电影《画皮2》上映后,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询问赵薇饰演的靖公主手中拿的刀叫什么名字,并想拥有一把。事实上,这把靖心刀的铸造,曾给胡小军带来很大考验。靖心刀的设计,参考了藏于日本正仓院的一把唐刀。靖心刀的刀刃为马牙百炼钢,结构由上下两层百炼钢加中间一层高碳钢复合组成,锻打时黏合要求的温度区间很窄,温度掌握非常困难,不论是锻打,还是热处理时都很容易开裂。为了赶工期,胡小军天天加班,废掉多把剑胚,终于赶制出一把剑胚。刀鞘装具的一体镂空雕刻,同样是技术难题,普通宝剑的配件一般在10厘米左右,靖心刀则达到30厘米,雕刻装具时极易发生变形,很难按预期标准组装起来。

铸造期间,剧组美术郝艺一天打一个电话,都快急哭了。刀刚组装完成,胡小军马上坐车到温州机场,飞往北京送刀。剧组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后,将其连夜送往河北易县的拍摄现场。

近年来,许多高成本的电视剧越来越重视道具的设计与制作。仅在今年,胡小军的刀剑厂就压着《神探狄仁杰5》《大唐荣耀》《军事联盟》《飞狐外传》《狼殿下》5部电视剧的刀剑道具订单。剧中一些刀剑的特效呈现,逼着胡小军继续试验新的工艺。《狼殿下》中的一把剑,要求用百炼钢铸造出天铁斑驳沧桑、难以锻造的效果。“不断做試验,来回折腾,现在还没做好,下来我要接着烧啊雕刻啊。”显然,胡小军已非常享受这种不断尝试的状态。

新工艺积淀下来,不断拓宽着胡小军的制作领域。2015年,胡小军开始以刀剑设计理念,古法锻打百炼钢为刃材制作茶刀,很快在茶文化领域刮起一股百炼茶刀风。法器、生活刀具、文房用刀,影视、游戏相关的衍生品刀剑开发,也一起编织着胡小军的刀剑江湖梦。不过,在他看来,根柢还在于刀剑文化的深入人心。“玩刀弄枪,最起码有种男儿的血性,看见刀剑就害怕,一个民族还有希望吗?”

(感谢钱瑜对采访的帮助)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