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病毒:传播与防疫(5)

 
全球化时代的病毒:传播与防疫(5)
2015-07-26 09:06:43 /故事大全

这个思路还可以解释传染病的一些更加隐蔽的特性。比如,艾滋病之所以很难对付,就是因为HIV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病毒,一个人只要感染了HIV,即使不发病也具备了传染性。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一点同样很好理解,因为HIV是依靠性交传播的,如果病毒携带者发病了就没人愿意和他性交了,病毒也就传播不出去了。

“非典”、H5N1和埃博拉(Ebola)就不同了,这几种病毒的携带者如果不发病的话就不具备传染性。正因为如此,这几种传染病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对付。普通流感则正好相反,感染者出现症状的前几天就已经具备了感染他人的能力,再加上普通流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很难控制。所幸普通流感致死率很低,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不难看出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SARS、H5N1和MERS之所以致死率那么高,正是因为它们感染的部位在下呼吸道,只有在那个部位的积液才会让患者呼吸困难,最后被自己的体液憋死。但下呼吸道位于肺的深处,感染那个部位的病毒也就不太容易跑出来,导致其传染性不高。反之,普通流感病毒入侵的是上呼吸道表皮细胞,虽然病毒很容易从这个部位跑出来去感染别人,但也就不那么容易致死了。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下呼吸道的病毒虽然不容易跑出来,但只要跑出来一个,又恰好被另一个人吸进去不就糟糕了吗?持有这个想法的人把病毒感染的过程想得太简单了,事实上,病毒要想成功入侵宿主细胞,需要经过很多步骤,难度是很高的。

首先,病毒必须能在细胞外的严酷环境中存活下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绝大部分病毒外面就只有一层蛋白质外壳,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活性。尤其是当病毒暴露在空气中时,不但要能忍受干燥的条件,还要抵抗紫外线,所以只有少数病毒具备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这对人类可是件好事,因为空气传播是最难对付的传染方式,尤其是在那些卫生条件较好的发达国家,病毒是很难通过血液、体液或者排泄物大面积传播开来的。未来如果真有一种病毒能够像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或者1918年大流感那样大面积扩散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它一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其次,病毒即使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也不等于传染成功,它还必须躲过宿主的免疫系统,成功地进入到宿主的细胞中。细胞可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多年的进化让细胞掌握了多种武器对付入侵之敌,病毒自然是细胞重点防护的对象。为了能够入侵细胞,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表面带有很多信号分子,用于骗过细胞的防护机制。这些信号分子往往只对某一种细胞才有功效,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样,所以病毒也像其他生命那样按照入侵宿主的不同被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种,一种病毒往往只能入侵某一种生物,甚至只能入侵某一类细胞,比如流感病毒只能入侵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其他类型的细胞是进不去的。

即便是遇到了合适的宿主,进入细胞并成功复制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就是为什么一次成功的感染往往需要成千上万的病毒一起努力才能成功。据媒体报道,那位从香港坐大巴车进入广东省的韩国MERS患者在到达香港时就已经显出症状,但迄今为止并无一名中国公民被他传染,原因就在这里。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病毒那么脆弱,感染病毒又那么的不容易,为什么不想个办法把那几个厉害的病毒都消灭了呢,就像我们对付天花病毒那样?

答案是:这些病毒躲起来了。

人畜共患病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