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哲学打架

 
为哲学打架
2015-07-28 10:40:04 /故事大全

正如孟德斯鸠所言,自由地判断应是公民的美德,而法国的中学哲学教育作为一项政治遗产遗传下来,其内在诉求还承载了共和国良好公民塑造的愿景。

“康德和黑格尔的信徒互相打了一架。”这件充满荷尔蒙的事件在法国波尔多地区圣日内中学(Lycee Saint-Genes)发生时,正处在明星“粉丝”掐架新闻不绝于耳的2015年夏天,有人评论,能将对偶像的热爱付诸身体暴力的,一定属于铁杆“粉丝”。确实,这场由一句脏话引发的“哲学”群架,参与者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刚刚结束高中会考的第一科即哲学考试,在考场外,一位事后证实是康德信徒的考生喊了一句“黑格尔,你丫闭嘴”,立刻引起了黑格尔拥趸的不满,两伙人陷入混战。

据之后介入的当地警察透露,肢体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当年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对康德理论的批判,特别是,黑格尔多次提到康德和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并进行了毫不留情的严诛厉伐。

这一幕,再现了诸多被诟病“过于文艺”的法国电影中的景象。法国人自己也争议不休,叫好者称其“正是为真理而战的脚注”,不屑者则认为,“世风日下先贤脸面无存,再次证实中学哲学教育正在走回头路”。

法国的中学教育体系,包含四年初中和三年高中,其中哲学课始于高中第三年。高中二年级一入学,学生们需要在或文或理或社会经济中三选一,但不论选择了哪一个,三年级的哲学课都是必修课,唯一不同的是课时,分别是每周8个小时、3个小时和4个小时。即便是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没有像大部分人那样进入“普通高中”,而是选择了“技术高中”,到了三年级同样有每周2个小时的哲学必修课。因此,哲学会考被称为“女王级测试”,长达4个小时,诸如“我们是否有义务追求真理?”“语言背叛了思想?”“我们应否为了快乐而不顾一切?”这些题目都曾在微博等平台引起过热烈讨论。

中学哲学教育的目的何在?据马克·谢林汉姆(Mark Sherringham)在《教育观察期刊》上的撰文,其目的就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公民,并期待他们在看待问题上保有批判精神。在诸多探究中学哲学课目的论述中,“被启蒙的公民”一词被一再提及。该词组的原文为“citoyen éclairé”,也有人把它翻译为“思维清晰的公民”,而它的原义是“被照亮的”。该词组与哲学的渊源,可追溯至18世纪法兰西那场著名的启蒙运动:1738年,伏尔泰著名的《牛顿的哲学原理》问世,封面是一张寓意颇深的版画,画中的伏尔泰正奋笔疾书,头顶有一束光照射下来,伏尔泰因此被“照亮”,而光束正是来自牛顿本人和缪斯手中所持的镜子的反射,这正与启蒙运动的原文“lumières”所指的“光”一脉相承。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回归黑暗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