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性本善吗(5)

 
人之初 性本善吗(5)
2015-04-03 11:00:50 /故事大全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对婴儿的研究都低估了地区文化的影响。乔·亨里奇(Joe Henrich)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他说,利他主义和道德逻辑这样的品质不可能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这一观点在全世界采集狩猎及小规模田耕群落中得到了印证:这些群落有着各式各样的的助人行为,与西方社会相比,丰富性尤其明显。比如,在不同社会中,人们对公共利益和恰当的惩罚的理解就不一样。在亨里奇工作的秘鲁亚马逊地区的马特斯根卡部落中,除直接家庭成员之间以外,人们几乎不会帮助他人,而这仅仅是因为部落成员有与亲属共同生活的习惯。

“有些生物学现象人们觉得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文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他补充说:“文化会改变你的大脑。”他指了指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图中的不同之处。

婴儿研究人员也对自己的工作提出过一些有趣的评论。2009年,沃纳肯写道:“儿童一开始是不加挑选的利他主义者,在成长的过程中,选择性会越来越强。”但如今,他觉得真相不是这么简单,明显的亲社会倾向是与自私倾向不停地斗争的,而不是先于后者出现。

很多让人沮丧的观察结果让儿童高尚的道德倾向这一发现更加复杂。小孩具有很强的部落意识。实验表明, 3个月大的孩子更喜欢与自己相同的种族,而1岁大的孩子更喜欢说本族语言的人。没错,婴儿的确更喜欢好人,除非坏人和婴儿一样会吃全麦饼干。要是好人是吃青豆的,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除此之外,婴儿也很喜欢惩罚行为。哈姆林喜欢放一段录像,里面小小“义务警员”不仅会在好人和坏人之中间做出选择,还会使劲敲坏人的脑袋。她说,从小孩子的这些自发反应中,“人们能够看到道德评判中我们成人也会犯下但却在努力避免的愚行。”

耶鲁大学的科学家韦恩也对沃纳肯实验中的利他主义婴儿的动机提出了质疑。她提出,那些看似无私的举动其实也许只是适应的结果。任何18个月大的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婴儿的帮助并不都是有效果的。家长要求他们时,无论多么努力,小孩儿都不可能正正经经地搅蛋糕糊糊,也不可能收拾好行李箱(说实话,家长其实也没指望孩子真的干成点什么,只要他们手里有的忙活就行)。也许在特殊情况下,从本质上讲,婴儿其实并不是在努力提供帮助,而只是在向控制着他们周围一切的有权势的成人表现出自己热心助人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行为更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谄媚朝臣,而不是特雷莎修女。或许,与自私的懒孩子相比,父母真的会在热心助人的孩子身上倾注更多,因为热心的孩子长大后也会照顾家。演化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了。

沃纳肯说,另一种解读是,在更简单的社会中,也许孩童是能够为帮助他人的。他们在采猎部落中为集体的产出率做出与自己得到的那一点点卡路里相称的贡献。“没准,最小的孩子会提最小的水桶,半大的孩子拿半大的水桶,成年女子就得搬大水桶了。”他说。沃纳肯最近一次去刚果金沙萨的时候,做了更多针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我看到有一家人在路上走,他们就跟我说的一样,每个人头上都顶着木柴,而数量多少则是与身材成正比的。”

对很多研究者来讲,这种种复杂与矛盾让婴儿研究这个领域更加有意义。最近,我又跟阿尔伯·塔西米聊了一次。他胳膊里面的钢钉已经取出来了,又可以和朋友晚上出去喝点小酒了。虽然塔西米仍然觉得婴儿是能让人精神振奋的实验对象,可他们身上更阴险的偏好也让他着迷。

“我在努力设计一种针对‘两害相权取其轻’问题的实验方法。”塔西米说:“的确,人类会将事情分成善恶两类,但每一类中都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比如,偷20块钱、强奸和杀人,这三种行为的作恶程度肯定不一样。显然我不能用这样的例子对13个月大的孩子做实验。但是,你可以编排几出连续的道德剧,来看看婴儿是否会形成偏好,他们是否更喜欢相比之下不那么坏的坏蛋。”

的确,婴儿会更愿意从好人手中接过饼干,但如果坏人给他们的不是一块饼干,而是3块,甚至是10块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