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和蒸米粑的由来(2)

 
狄仁杰和蒸米粑的由来(2)
2015-12-23 21:21:08 /故事大全

“恐怕说不清楚了,当时除了我的叔父看见,再没有旁人可以做证,再说子为父隐,万一说不清楚,再让父亲遭罪,我更罪孽深重了”。

“打死与摔死,伤痕不同,只要开棺验尸也可真相大白。”

“母亲遭此不幸,已入土为安,我怎忍心再去扰动她老人家,再说此事也因我而起,我理应担责。”

“你糊涂啊!你被问成死罪,你的父亲晚年依靠何人,你这才是最大的不孝啊!”

“只是我昨天又延误了回监的时间,恐怕狄公震怒不肯容情。”

“狄公必不如此!”

“客官何以知之?”

“下官就是狄仁杰!”狄公言罢哈哈大笑。汪天和闻言大惊,慌忙跪倒磕头。狄公言道“我看你事父极孝,世上岂有事父极孝而殴死母亲之人,必是你叔父欲陷害于你,从而夺你家产,此案本官已经洞明,不日即可为你洗冤!”汪天和喜不自胜,磕头如捣蒜。这时突然堂前又有一人又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呜呜咽咽,所言不能成语。原来是汪天和的父亲,他的病原已好转,刚才在里屋听到狄公之言,心中郁结之气竟自畅通,自己爬了起来,感谢狄公再生之德。

狄公回衙,一一审查了前任留下的所有案卷,不到一月就把三百多件案子复审清楚了,为一百余人洗雪了冤情。狄公办案一向神速,在大理丞任上曾经一年之间审结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人数就达1.7万人。

这一天,正是二月十五,狄公下乡体察民情,又到老屋湾村,巧遇汪天和,二人攀谈起来,得知汪父虽感胡氏父女病中照料之恩,但仍嫌其家底贫穷根基浅薄,不肯允亲,汪天和又不肯过于违逆父亲之意,故此甚是为难。狄公有意成全这段好姻缘,遂与汪父说情,汪家受狄公大恩,汪父不好推辞,有意出了一个难题,“我素喜饺子美味,但美中不足的是饺子皮是面食,不合我南方人口味,如胡氏能以米粉为皮做出饺子来,我就同意纳其为媳。”狄公一笑,这有何难,即召胡氏,命其以米粉为皮做出一顿饺子来,胡氏面有难色,大家都知道,米粉黏性不够,没有筋道,是擀不成饺子皮的,但县令有令,不敢推脱,勉强答应。狄公明察秋毫,知其不能,背人手书一柬“米蒸半熟,磨而为粉,开水调和。”让汪天和暗中传给胡氏。

午餐时,胡氏果然端出几盘米粉皮的饺子来,比面粉饺子大许多,洁白晶莹,内包时鲜蔬菜,味道鲜美。狄公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说道“好一个有情有意,聪明能干的胡春英,汪公纳此女为媳,真真幸事啊!这婚姻当允了吧”。原来,狄公传柬之事已被汪父察觉,又不好明言,他连声道:“报信!报信!”狄公机敏地接口道:“包行?包行!好、好、好!”就此狄公玉成了一段美满姻缘。汪、胡二人婚后家庭和美,家业兴旺。这种米粉皮饺子也在彭泽流行开来。

这种饺子因用蒸米粉做成,所以叫做蒸米粑,又因汪父言“报信、报信”,狄公又故意说成“包行?包行!”所以大家又把它叫做报信粑,包行粑。后来年代久远,大家见是米粉皮包菜而做成,故误将其名为包心粑。

本来唐朝以前彭泽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简称花朝,这一天为百花生日,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因这个故事的广泛流传,彭泽人改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过花朝节了,取花好月圆之意,又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对应,并且增加了花朝节祈求美满的爱情与婚姻和做蒸米粑的习俗。新下聘的媳妇过门的这一天也要做蒸米粑,以纪念狄公的美德,祈求美满婚姻,同时考察新媳妇是不是像胡春英那样心灵手巧。再后来逢年过节,婚庆寿诞都会做蒸米粑。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蒸米粑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早餐主食,这在彭泽的早餐店便显而易见,在全国各地打工的彭泽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有少数的卖蒸米粑的早餐店。

故事至此,列位看官大概都有个疑问,狄公怎知做蒸米粑之法呢?要知道狄公以善断案、断案神速而著称,不是学识渊博,知万物之性,知万人之心又怎能做到呢!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狄仁杰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