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变海盗 假上帝之名(2)

 
骑士变海盗 假上帝之名(2)
2015-07-07 14:48:41 /故事大全

队伍传统的接续可能是合理的解释之一。1291年,十字军东征最终宣告失败后,圣约翰骑士团以罗德岛作为根据地选择坚守。若非采取海盗式的生存方式,能不能存留下来都未可知,更别说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进行有效掣肘了。曾经的生存模式,应该早已把海盗的基因深深根植。

不过,这种解释的说服力是有限的。骑士们立国之后,依然理直气壮沿着海盗之路我行我素,只能从信仰上找根源。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出于精神和心理上的某种偏好,“有国”的骑士们不可能会选择“为盗”的。

答案也许在400多年前。

1095年,时任教皇乌尔班二世决定发动一场针对伊斯兰教世界的宗教战争。在法国的克莱芒,他发表了一场富有感染力的演讲:“……我以我主赐给我的权柄郑重宣布,所有参加圣战的教徒,如果他不幸牺牲,不管是战斗中还是行军途中,主将会赦免他的一切罪过……现在,我以上帝的名义要求你们马上行动起来……”

正是这段话,给了十字军无法无天的特权,也给马耳他岛上的骑士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坏榜样。

只要初衷是为了上帝,一切罪恶都可以一笔勾销,往往会变成,只要口口声声说为了上帝,一切罪恶都可以一笔勾销。衣服前后绣着十字、身份五花八门的宗教战士们,逐渐发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听起来更崇高、环境更宽松、负罪感更少的“致富门道”。且不说首先有教区各国的税收供养作支撑,本为人不齿的蓄奴、劫掠、盗取所得,亦一概因乌尔班二世的慷慨赦免变成“纯利润”,堂而皇之化身为他们在各地规模宏伟的庄园和大放高利贷的“资本池”。这些收入的规模,与教区各国的税收供养相比,可绝对是大巫见小巫的量级。

始自1096年,迄至1291年的8次十字军东征,最后愈来愈沦落成闹剧,不仅出现了荒诞至极的儿童十字军,还成为输送海盗的“预科班”,一直是让人困惑的话题。如此看来,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一段著名的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贪欲本就有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何况对十字军而言,根本没有什么束缚。圣战的旗号下,无法律、无罪行,束缚自然更是空空如也。

难怪,上一次十字军东征失败帷幕刚刚落下,下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队伍又汹涌而至;也难怪,战归的十字军将士投身做海盗的人竟络绎不绝,更有极端者,东征途中就浑然忘了教廷赋予的使命,“径把自己当海盗”。

三大骑士团中,圣约翰骑士团出现最早,十字军东征伊始便成建制,基本上全程见证了十字军200年东征的沉沉浮浮,受十字军东征文化的熏染之重可想而知。动辄数万、十数万的大军尚且无法自制,何况马耳他骑士国只不过是一支散漫惯了的小规模志愿军队伍。

只是,马耳他骑士们立国后这般无所顾忌,示范效应实在太过恶劣。16世纪到18世纪,私掠海盗盛行英、法、西、荷等国,与之不能说没有一点关联。欧洲海盗船大都海盗旗、圣旗一起飘扬,海盗们则一面在胸口划着十字、一面无恶不作,与之示范效应也不无关联。

及至1798年6月11日,当拿破仑·波拿巴率军攻克马耳他岛,将骑士团“武功废尽”后,整个欧洲人心大快。虽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俄罗斯、英国等也曾对骑士团残部伸出过援手,可是,马耳他骑士团国,再没有争取到实质的领地。由此可见,骑士们的海盗行径是多么“失道寡助”。

而事实也惊奇地巧合,仔细对照,从马耳他骑士团国“失国”开始,几乎同步,欧洲海盗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告别了纵横三大洋的“黄金时代”。

孔志国 北京一见智库特约研究员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