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丁堡过艺术节(5)

 
在爱丁堡过艺术节(5)
2015-09-29 16:45:09 /故事大全

戏剧的未来

2010年,一个名叫马修·萨默维尔(Matthew Somerville)的伯明翰戏剧人创造了一个艺穗节看戏纪录:三周时间里,他看了136台戏。然而,这只占当年艺穗节全部剧目的5.54%。

没有人能够穷尽爱丁堡艺穗节,即使你大名鼎鼎如《卫报》资深戏剧评论人琳·加德纳(Lyn Gardner)也不例外。艺穗节是个海洋,广阔而包罗万象,每个人尽其所能,也只能接触到其局部碎片。然而,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戏剧专业人士,有生之年都应该来爱丁堡看一次戏,因为在这里你能以空前的密度,接触到自己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东西。

一个问题是,如何在艺穗节中大海捞针,选出值得看的好戏?如果是业内人士,那么早早就已经收到了各种消息推送,势必要去看朋友的戏、合作伙伴的戏、邀请方的戏以及自己关注的艺术家的戏。英国文化协会、BBC、苏格兰当地的戏剧协会等等都会组织自己的板块,板块内的剧目是按一定的思路策划选择的,也会有自己的侧重点。艺穗节期间,大大小小有几十种报纸杂志每天发布相关的剧评和剧目介绍,英国各地的媒体都派出了自己的记者蹲守艺穗节。最值得关注的当然还是来自伦敦的《卫报》,这家报纸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发布当年艺穗节的潜力好戏戏单,艺穗节开始之后,若干个评论人轮流上岗,个个都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有人专门负责话剧,有人专写舞蹈和肢体剧场,有人专门报道音乐,还有人专写喜剧和脱口秀,剧评间隙,还夹杂各种采访手记和心得,如果你发现自己喜欢某位剧评人的口味,那么跟着他/她的文章看戏,不失为一种聪明省力的选择。

然而,所有这些“纸上谈兵”的秘籍,都比不上一条人人皆知的原始经验:看口碑。艺穗节上,成千上万的观众对好戏的需求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一部戏如果好看,风声马上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几个钟头内就从城东传到城西。层层叠叠的艺穗节海报、蜂拥的人群将爱丁堡鱼骨状的中世纪老街淹没得看不出原本的形状,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尾鱼儿,潜入这片深海,凭直觉来感知潮水流动的方向。今年艺穗节上第一部口碑爆棚的戏《开诚布公》(Man to Man),就是这样来到了我的面前:先是有个别朋友推荐,随后陆续在不同的咖啡馆、餐馆、剧院前厅反复听到有人提起这部戏,最后,我竟然在离这个戏上演的剧院1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剧院的厕所里发现了这场戏的传单掉在地上。走出厕所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个有网络信号的地方用手机买了这部戏最近一场的票(值得一提的是艺穗节开发了自己专属的APP,名为Fringe2015,最强大的两项功能就是即时买票和查找剧场和演出时间等信息)。第二天,在去看戏的路上,《卫报》的剧评发表出来了,再往后,这部戏就光荣地登上了“售罄”榜。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