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 我们的长安(7)

 
丝路起点 我们的长安(7)
2015-10-29 10:18:54 /故事大全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最初于1623或1625年(明熹宗天启年间)发现于陕西周至县,曾一度放置于西安金胜寺,碑高2.36米,上端刻有飞云和莲台烘托的十字架,围有一种名“螭”的无角之龙,左右配有百合花。碑底和两侧有70位景教教士的古叙利亚文题名。碑额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立于建中二年,碑文共32行,1780字,字迹清晰,完好无损。碑文内容以叙利亚文和汉文书写,分序文和颂词两部分。

碑文的作者,是一位波斯景教教士,名叫亚当,汉名为景净,叙利亚碑文部分称他的头衔是区主教兼长老。这座碑刻的树立,意在纪念一位景教徒中的杰出人物,名为伊斯,他既是一名在俗景教信徒,也以客卿身份积极投身唐代中期的军事政治活动,供职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麾下,得以被唐肃宗李亨宠幸重用,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赐紫袈裟。伊斯曾于灵武五郡兴建景教寺庙,并坚持对僧徒进行布施,在介绍完伊斯的生平后,碑文中以用佛教经文式的语言,介绍了基督教的世界观,上帝创造世界的经过,以及救世主弥师诃(弥赛亚)的生平与事业,要求教徒“不蓄臧获,均贵贱于人,不聚货财,示罄遗于我”。最终,出于对自身发展和生存的需要,碑文赞颂了玄宗、肃宗、德宗皇帝的英明与仁政。

景教,即基督教东方教会的聂斯托利教派,为叙利亚人聂斯托利所创立,聂氏曾担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431年,在以佛所宗教会议上,聂斯托利因主张基督两性连接说,强调耶稣基督之人性,否认圣母玛利亚的神性而被定为异端,最终被放逐埃及。然而,其建立的教派却逐渐在中亚地区扎根发展,逐渐东进。到了5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木鹿城(位于土库曼斯坦的巴伊拉姆阿里城附近)已经成为聂斯托利东方教会的都主教区治理所在;6世纪时,景教僧侣已经越过阿姆河进入巴克特里亚地区,促使西突厥人与丝绸之路商旅贸易的主力粟特人改宗。

8世纪初,景教已经传播至和田周围的绿洲。在敦煌藏经洞十七窟,早期西方探险家、英国人奥利尔·斯坦因发现了一些用叙利亚文、粟特文以及回鹘文撰写的景教文献,包括《新约》、《旧约》以及殉道者《使徒行传》等,还有一幅绘画上所绘的神祇,犹如于阗风格的佛教菩萨,右手举起,做说法状,但其背后的光环上带有一枚十字架,其脖颈上的项链上也有同样的吊坠,证明绘像本人很可能是耶稣基督本人或者其他基督教圣徒。到了蒙古统治时期,大批蒙古克烈部、篾儿乞人亦改宗基督教,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说,他在吐鲁番丝路沿途绿洲见到过佛教徒、穆斯林与基督徒共生共处,

关于景教何时进入中原地区,西方研究者由于缺乏具体史料证据,曾一度对此争论不休。罗马作家阿诺比厄斯于3世纪末写的《斥异端》说,在3世纪以前基督教已在中国传教。16世纪以后,耶稣会教士在印度宣扬,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的多马,曾从印度转往中国传教,并且建立了教会。这些传说都没有历史依据,不足为信。今天,我们可以推断,当突厥人于魏晋南北朝之际进入中原时,一些改宗景教的突厥人将这种信仰带入。上世纪四十年代,河南洛阳曾出土过一方《翟突娑墓志》:翟氏出生于并州太原,因军功,官至除奋武尉,拟通守(相同于通守职位)。突娑,即波斯文“Tarsa”音译,也翻译为达娑,是对景教教徒的固定称呼,翟突裟有可能是中原地区早期的景教教士,其父裟摩诃大概是北齐或北周时移居山西的中亚突厥人,担任管理经商侨寓的中亚(波斯)移民的官员。

景教徒在中原出现,并不等于其信仰教义开始传播并扎根。《唐会要》“大秦寺”条记载,贞观十二年七月,波斯僧阿罗本来华传教,并向太宗献上了景教有关经典,李唐朝廷认为景教“详其教旨,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于是在义宁坊设立景教寺院一所,度僧21人。

对于这一历史性时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阿罗本来华,在西郊受到了宰相房玄龄的隆重迎接,从诏书中的用语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景教教义的理解,颇类似于道教。李唐王室对于道教的推崇,也是景教能够迅速在中原立足并能传播的理由:开元年间,玄宗曾命宁国等五王亲自至长安景教寺院受洗,建立坛场,随后还派其最为宠幸的宦官,加大将军头像的高力士送来五圣(即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位皇帝)写真置于寺内,赐绢百匹。天宝三年,更有大秦国景教僧侣佶和来到长安,并在兴庆宫为皇室做功德祈福,信奉景教的波斯人李素(字文贞)亦以翰林身份供职司天台。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