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未能等到春暖花开适合田野考古的气候,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应新便奉命来到陕北地区,对有可能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遭到破坏的古文化遗址展开摸底调查。废品收购站往往会是他着重调查的地点,在榆林县的高家堡镇,他收获不小。
在收购站,戴应新见到了当时负责的干部段海田,段海田告诉他一条有价值的线索,自他本人1966年起到收购站至1975年,10年间北京的外贸公司每年都会从他手里收购一批玉器和陶器,来源便是高家堡附近石峁村。时年条件贫困,缺衣少食,村民们将捡到的东西拿到镇上低价卖出贴补家用,10年算下来最少有1500件之多。戴应新即宣布愿意以10倍的价格征集,村民们听闻后争相将手中的文物拿到了指定地点。“黑压压地排了一大片。”戴应新回忆道,“第一次我挑了大概有几十件玉器。前后四次,共收到125件。”